「社會建構論」雜說(一):社會建構論有何吸引?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Yu Hui  難度:★☆☆☆

  最近對「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on/social constructionism)的興趣愈來愈大,於是找了些書和文章來讀。又記起我的老師曾說,「教」是「學」的最佳法門,於是構想了這不定期的「系列」文章。身為半個門外漢,說「教」未免太過,但姑且可當作是與同樣對這課題有興趣的室友談一下(因利乘便,我亦可整理一下自己的閱讀所得)。所以,由這篇文章開始,我會為大家整理一些我認為社會建構論(或與之相關的理論)有趣的概念和問題。如果有對這個課題已有深入認識的朋友看到,有想分享的看法,更是無任歡迎。

  首先想講的,是 Ian Hacking 在《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hat?》這本書中提出的一些想法和概念工具。這本書是 Hacking 在 1999 年出版的著作。Hacking 本身為科學哲學家,在他的研究領域中固然有出版過論文和專書。但這本《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hat?》的行文卻並非如一般的學術專書般艱澀,卻又不像為了普及大眾而寫的入門書一樣輕鬆。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如果你的學術癖發作,可能你會像我一樣,想他講得再簡潔一點,又或者想每章的結構更加嚴謹一點。然而,不能否認,Hacking 在這本書的寫作方式雖不像學術鉅著一般結構俐落和用字簡潔,卻讓沒相關學術背景,但又想認真研讀社會建構論的讀者更易上手。我忘了 Hacking 自己有沒有說這本書的目的是作這個課題的「哲學普及」或「哲學入門」,但我覺得它也不失為一本好的入門書 —— 至少我是看得津津有味的。

  這篇文章並不是《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hat?》的「書介」,所以我不會以書介的形式概括書入面的內容。餘下的篇幅,我會集中討論一個我認為書中提出的有趣的觀點,再加以發揮,加點個人意見。我想介紹的觀點,與書的切入點有關。

女性氣質從何而來?

  一般的社會建構論著作可能會直接討論為甚麼某某東西——例如「性別(gender)」、「種族(race)」、「現實」—— 是社會建構的,或者後設一步,討論甚麼是「社會建構」。但 Hacking 的做法,是由一個頗有趣的觀點切入。他一開始討論的,是為甚麼某些哲學家或思想家會被社會建構論吸引,希望將這個理論(或觀點)應用在他們關心的範疇上。換句話講,Hacking 首先進入的並不是社會建構論的內容討論,而是首先討論「社會建構論」這個論說。我認為這個切入點相當有趣,起碼作為「半入門」的書,用這個切入點的確更易引起人的興趣,看到社會建構論的吸引之處。

  按 Hacking 的講法,社會建構論的吸引之處,在於它預視了一種解放(liberation)的可能。社會建構論的立論,很多時候是與某種「自然主義」(naturalism)或「本質主義」(essentialism)對着幹的,而很多時候——特別是涉及社會議題的時候 —— 自然主義和本質主義都隱含着某種封閉和保守主義。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女性氣質(femininity or womanness)。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期然有一種預設:女性的形象「理應」是典雅的、莊重的,女性的談吐舉止應該要比男性較為溫柔,女性的性格應該要較為細心體貼等等。在社會中和我們成見中,這些所謂「女性氣質」的內容近乎不可能窮盡,而這些內容亦不見得是普遍共通於所有文化和時空中,不同的時代和文化對這個詞彙的理解似乎不盡相同。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它們都主宰我們對「女性」的看法。

  在純粹描述的層面上講,我們固然不能否認在社會上存在着這些「女性氣質」的論述。但問題是,女性氣質本身是從何而來的呢?持守上文所講的自然主義和本質主義的人可能會說,女性氣質是先天的東西,是女性共有的本質。這些看法亦往往會把某個定義下的女性氣質和女性的生理結構拉上關係,又或者訴諸一些疑似是演化論的講法,說女性要生兒育女,所以自然較需要溫柔和細心的特質等等。總而言之,自然主義和本質主義把女性氣質視為女性先天的特質,因此是不可逆轉的、是自然而然的、是女性普遍的本質。由此再推一步,按女性的本質來制定的社會結構,自然是合理不過的 —— 男性應在外工作養家,女性應充當賢妻良母,在家照顧老幼,這才是最合乎女性的天性的。

  女性主義者(feminist)看出這種論述當中的問題,點出把某種女性氣質看成自然和先天的本質所隱含着的壓迫,於是在社會建構論中找尋資源來對抗。如果我們能證明「女性氣質」這個概念所指涉的並不是任何先天自然的東西,而是一些社會建構的產物,不單上述的論述可被推翻,而且我們亦可以重新審視建構出女性氣質的社會條件,從而提出批判,改變社會的結構,解放受壓迫的女性。

            就我所知,女性主義和社會建構論重疊的地方有很多,不同的女性主義思想對「社會建構」的定義和接納程度都不盡相同。例如,有的女性主義者認同「性」(sex)和「性別」(gender)的區分,認為前者是生理學構念,後者卻是社會建構的文化產物,有的女性主義者(例如 Judith Butler)則會完全廢棄自然/文化的區分,將社會建構的意涵和範圍推得更遠。這篇文章並非想討論女性主義哲學,所以暫時不會再引伸上面的討論。讓我只再強調一點:Hacking 認為,社會建構論之所以受(或值得)重視,其中一個原因是這理論與社會批判和解放的工作有契合之處,能成為後者的理論資源之一。例如,之前荼毒室有介紹過的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名句「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就常被詮釋為一個社會建構論的主張,指出「女人」並非先天、自然的範疇,而是後天的「人為」建構物,而「女性」必須學習成為「女人」。又例如當代很重要的女性主義哲學家 Sally Haslanger 亦提出「女人」(women)和「女性」(female)的區分,認為前者是社會建構的產物。

(順帶一提,Haslanger 的社會建構論簡潔有力,將這理論的批判力量表露無遺,希望有機會我能再撰文分享,有興趣的室友亦可找她的著作來看看,首推的是 2012 年出版的《Resisting Reality: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ritique》)。

 

Yu Hui

無法容忍自己的平庸。興趣是了解比自己聰明的人想了些甚麼。 →→打賞荼毒室←←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