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文化和創意這條路﹙上﹚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嚴振邦 難度:★☆☆☆☆

  文化何價?創意何價?記得中學時,曾與同學討論過人文學科的價值:理工科的成果能確實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但人文學科呢?作一首好詩,設計一座意念新穎的大樓,價值何在?對人類生活具體有何裨益?

  這問題放到現實環境,就引伸出進一步的難題。不論這些文化和創意有甚麼價值,但市場卻往往不賣賬。除了少數成功之士外,做這些工作的有心人,要不只能靠低微的薪金糊口,憑着熱誠苦苦撐下去,要不就終於捱不住,默然離開。

  我們可以怎樣理解這些現象?今次我找來了現正在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修讀藝術及文化企業文學碩士的Katrina談談她的看法。Katrina曾替兩個這三年在香港開幕的知名文化點做事前籌備工作,又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文化小組做義工,現在回港開設了「AuntieKat文創碎碎唸」專頁,希望分享文化和創意事業相關的具體經營之道。

邦:其實你為甚麼會開設這個專頁?

Katrina:曾經有一個設計師朋友跟我分享他畢業後開工作室的處境:「上設計學校時,老師常鼓勵我們要突破框框,但現實是要在限制下解決問題。當年什麼生意頭腦也沒有,連最基本收入要大於成本的經營概念也拿捏得不好。自己跌跌碰碰才漸上軌道。」一直念念不忘,思考文創界可否有類似科技初創界(tech startup)的學習資源庫,經營技巧也好、人脈資源也好。

機緣巧合三個月前因疫情回港,有點時間空檔就開始了「AuntieKat文創碎碎唸」這個專頁。最初的想法是想記錄身邊文創朋友的經營故事,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讓其他同路人借鏡,行少兩步冤枉路。有趣的是,現在做了七個故事,最大得著的反而是受訪者本身。他們都說很開心有機會回顧自己有笑有淚的路。雖然都收到觀眾好評,但受訪者喜歡自己的故事對我的滿足感更大。

這三個月可算是一個模索階段,了解文創人的痛點,再作調整。我希望這不止是一個試玩性質的專頁,會當作是一個初創企劃去經營。所以最近也在研究如何製造收入流,可能是教學、人脈配對、交流活動等等。賺錢不是市儈,而是為了走更長的路。但一個人可以做的事太少,希望慢慢遇上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邦:你想做的,似乎是紀錄不同文創人的「經營之道」,給大家互相借鏡。不過始終「收支平衝」 是持續經營的條件之一,所以也會探討怎樣可以做到「有持續收入」。

對你來說,你口中提到的「文創」其實是甚麼?為甚麼要讓它變得可以持續經營?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些東西沒有市場價值,不能持續經營不是很正常嗎?就像我們做哲學推廣,我們成立時也懷欵過我們能不能持續經營。

Katrina:「文創是甚麼?」是個很好的問題,這陣子我自己也常常思考,但一直沒有定案。對我來說,文創就是文化及創意,涵蓋泛圍比較廣。但似乎「文創」這個詞彙在香港不是太常用,很多朋友只會即時聯想到手作工藝。

邦:所以對你來說,所有跟文化和創意相關的都算是文創?

Katrina:對,像哲學普及、文化推廣、建築、設計、廣告、傳媒、藝術等等都算文創。其實「文化及創意」這概念有不少正式組織採用,如政府政策、學系命名等,都很常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學術界也用「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CI)」這概念,定義也跟我用的相近。

邦:那這些東西的價值在哪裡?我中學時也曾想過,有這些跟沒有這些,對人類、對世界又有甚麼影響?那時我思考能力太低,一時間真的想不到,哈哈。

Katrina:學術討論通常會從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和工具價值﹙instrumental value﹚入手。前者就是指文創作為文創本身已有價值,後者則指文創作為工具為其他範疇創造的價值,例如經濟、社會、健康、社區營造等等。

用我自己的語言來說:文創的價值在於讓我們了解、尊重自己和他人,創造價值,推動世界進步。文創本身的範圍太廣,我不是每樣都十分了解,但對設計及藝術的感悟比較大一點。很多人會將兩者混為一談。有一個我比較喜歡的?清,就是說他們是光譜的兩端:一端純設計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另一端純藝術則是自我表達﹙self-expression﹚,但當然大部分時間兩者都同時存在,只是程度問題。

設計既然為解難而生,本身就有推動世界進步的價值。以平面設計師的工作為例,可能大家誤解品牌設計只是包裝紙,但其核心是要代表品牌特質,吸引目標觀群眾,以達到商業或社會目的。產品設計師、空間設計師等都在解決其他用家問題,美感只是其中一個考量。

藝術作為自我表達的結晶與媒介,對藝術家當然有其盛載的價值,觀賞者也可從中看到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學習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過程。無論對藝術家與觀賞者都是一樣。所以根據觀察,藝術盛行的國度,文化會更多元,人的思想亦較開放。

邦:這事實上是個十分哲學的問題。有些創意產業帶來的工具價值比較明顯,像你說的設計,本身往往能讓受眾更好地了解到品牌的特點,又例如廣告,好的廣告能引發目標觀眾行動,甚至能推廣一些如素食等的良好價值,改變世界。但我想很多人對一些沒有明顯工具價值的文化創意,則不是那麼容易感受到其價值所在,而這也是我中學時最大惑不解的地方。

我很喜歡你用了解自己和他人來說明這種價值。以你說的純藝術為例,一方面來說當然是藝術家的自我表達,他就是有些東西要表達出來。但對受眾而言,這正正是用另一角度看世界的過程。現代世界的世界觀慢慢變得單一,就算去旅行,我們也很難再有古人去到第二個國度時遇到的衝擊。後期海德格常說藝術和詩的價值,他說詩人能為無名者命名,說的就是藝術能打開一個新的世界觀,讓我們看到一些本來就在但我們卻一直忽略的東西﹙無名者﹚,使我們重新的去理解這世界。所以,好的藝術品除了是藝術家的自我表達外,還能改變、衝擊欣賞者的世界觀。

推而廣之,就算做到不這效果,每件藝術品本身就代表着不同的世界觀,遊走於不同世界觀之間,本身已經打開了我們自由探索世界的新可能。

Katrina:對,這正好也解釋了我說的「藝術盛行的國度,文化會更多元,人的思想亦較開放」。

邦:現在回想起我中學時最後的想法也有點想笑。那時我跟同學最後的結論是,讀到一首好詩,看到一橦美麗的建築物,就算本身沒有帶來任何物質生活上的進步,但它們最後還是滋潤了我們的精神生命,可以算是獲得了一種心靈上的快樂。這看法不算是錯,但現在想來,還是簡單了一點,只看到文化、創意所帶來「心靈上的快樂」,但看不到它對了解自己、了解不同世界觀的價值。

原文刊於2020年7月10日明報﹚

 

 

 

 

 

 

 

 

 

 

 

 

 

嚴振邦

為人嚴肅,平常都正經八百,不苟言笑,對運動旅遊美食色情資訊等日常輕鬆話題和說廢話挖苦別人說髒話耍廢搞惡作劇等取樂子的活動可說是全無認識也無興趣更無能力,甚至常不屑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終日只懂大言炎炎侃侃而談的人,以至有「嚴肅」的別名。可惜小弟一登場往往氣勢太嚇人,年紀雖輕卻常遭誤認為叔父輩的人物,故又被誤以為叫「鹽叔」——一個叫「鹽」的大叔。有些不認為我江湖地位值得稱「叔」的人,也就只能叫我「呀鹽」了。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