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經典:梅洛龐蒂《知覺的世界》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Yu Hui  難度:★☆☆☆☆

  因為教學和研究的關係,最近又栽回梅洛龐蒂的著作裡。梅洛龐蒂的哲學,早前已有荼毒室的文章介紹過(甘仔的幾篇解釋深入淺出,誠意推介未讀過的室友花點時間讀讀看啊)。如果看過介紹的文章,覺得「不夠喉」,想找點原典來挑戰一下,打開自己的眼界,催近極限經驗,那該看甚麼呢?

  梅洛龐蒂最出名的著作,當然是《知覺現象學》(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和《可見與不可見》(Le visible et l’invisible。但這兩部書一點也不容易理解,如果讀者還未了解現象學哲學的基本立場、甚至對西方哲學史的一些經典立場沒有一定的認識,實在是非常難進入。《可見與不可見》本就是梅洛龐蒂未完成的遺著,能否將它當成完整的梅洛龐蒂晚期思想的代表,仍然是學者們還未有定論的話題。《知覺現象學》是梅洛龐蒂早期最重要的著作,亦是至今現象學中的經典鉅著,要把握他的早期現象學思想,此書絕對是不能不攻的堡壘。然而,這本書的討論並不容易進入,沒有人帶着讀,實在很難消化。那麼,如果室友們想一睹梅洛龐蒂早期哲學的基本義理,應該如何入手呢?

  1948 年,梅洛龐蒂在法國電台講了一連七講的演講,以「知覺」(perception)為題,向大眾介紹他的哲學反省。講稿及後輯錄成書出版,名為 Causeries 1948。梅洛龐蒂在這系列的演講中精簡地表述了自己對「知覺世界」這個課題的哲學反省。而且,可能由於性質是電台上的公開演講,梅洛龐蒂極盡可能地避免使用艱深的哲學概念,用盡可能淺白的方式解釋他的思想,單是這一點,已經值得想讀一下梅洛龐蒂原典的室友打開書來看看。

  貫穿整整七個演講的主題,當是就是「知覺的世界」。簡單而言,七個演講的主旨,就是透過重新審視人的經驗,指出我們所直接感知到的經驗世界,與(古典)自然科學嘗試建立的世界觀存在重大的差異 [註1]。梅洛龐蒂認為,「科學的世界」追求對外在世界的把握,而這種把握追求的是客觀和絕對,並以不同的方式量化世界中的事物,務求達到絕對精準的認知。但在「知覺的世界」中呈現的事物卻往往是主觀的、相對的、不準確的。因此,在和科學的世界對照下,知覺的世界往往被貶抑,被視為「前科學」的假像。唯有透過自然科學的引導,我們才可以真正把握世界的真實。

  在第一個演講中,梅洛龐蒂就已指出上述的對立。他亦指出,雖然被稱為「科學的世界」,但對這個世界觀的推崇,並非只是在古典自然科學家中找到。哲學史上的很多哲學家——例如笛卡兒——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這種世界觀的優先地位。整個系列的演講,就是梅洛龐蒂一步步地拆解這種根深蒂固、似乎無容置疑的信念的嘗試。梅洛龐蒂亦引用一些當時較為新近的自然科學家的觀點,佐證那種絕對、客觀的世界觀本身亦是自然科學家還在爭辯的議題。

  但,這種看法又有甚麼問題呢?既然我們的知覺世界往往是主觀的,那麼用科學方法,去除主觀的因素,不是認識世間事物真貌最合適的方法嗎?梅洛龐蒂全書的要旨就是要論證這點,所以就容我不在這簡短的引介文章中強作解釋,只是引用書中的一個例子作扼要的說明。梅洛龐蒂認為,由科學的世界觀出發,並不能為我們定義「桌子」是甚麼。原因是,科學的世界觀嘗試從客觀的角度審視和定義世界,而「人」的觀點必須要被揚棄。科學可能可以把構成一張桌子的物質、與桌子相關的物理定律仔細地陳述清楚,但卻無法把握「桌子」之為「桌子」的意義。桌子是人造物,而我們定義「桌子」的概念時,無法不引入「人」的觀點理解桌子的功用。一張桌子之所以是桌子,並不只因為某些物質以某種方式排列以及在某一時空中存在。一張桌子之所以是桌子,還需要有「人」以某種觀點理解乗詮釋世界,構成「桌子」的意義。由這個例子引伸下去,梅洛龐蒂進一步論證,如果我們以「科學的世界」取代「知覺的世界」,我們損失的不單是一個主觀的經驗世界,還有事物於人的意義——即是一整個「意義世界」。

  《知覺的世界》以「知覺的世界」和「科學的世界」的對立開始,一步步探討「空間」、「事物」、「動物」、「他人」等在兩個世界的理解的差異,引用繪畫、電影、文學等資源,說明人的意義世界的獨特之處,想一探梅洛龐蒂哲學的室友,絕對應找來仔細閲讀。

後記

  上次的「入門經典」介紹了波愛修斯(Boethius) 的《哲學的慰藉》,本想在文章中也介紹一下中文和英文的譯本,方便有興趣的室友找原典來讀讀——畢竟構思這個系列的文章,原意也是向室友介紹一些「平易近人」一點的哲學經典,真的拿起書本來自己讀讀看啊。可惜我的研究範疇與中世紀哲學實在相距甚遠,對這本經典的了解亦非常有限,實在無謂獻醜。但梅洛龐蒂和現象學則是我相對上較為熟悉一點的範疇,可以略為講兩句。

  首先,《知覺的世界》的原文 Causeries 1948(當然)是法文啦。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梅洛龐蒂原先構想的受眾是廣大的大氣電波的聽眾,因些講稿的內容極少引用專業的術語,而且行文用字亦比較貼近日常語言,如果有初學法文的室友想在讀哲學的時候順便磨練一下自己的外語,這份講稿可能會是不錯的選擇。想練習法語聽力?碰巧就有人在 Youtube 上載了部分演講的內容(疑似就是梅洛龐蒂當年的演講錄音?),有興趣的室友儘管去找找看吧。

  還有的是英譯本 The World of Perception,譯者是 Oliver Davis,除了原文外,還有梅洛龐蒂學者 Thomas Baldwin 寫的 Introduction,對理解梅洛龐蒂的哲學甚有幫助。我最初看的就是英譯本,後來比較法文原文,發現譯者也相當體貼英文的讀者,每當梅洛龐蒂的原文冗長繁複時,就會把原句斬開為較簡短的句子,比較容易理解,貼合一般人的英文閱讀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這本書也有中譯本,《知覺的世界:論哲學、文學與藝術》(不要問我怎麼譯作的書名愈來愈長……),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似乎是只有簡體字的版本。我沒有機會找來看看,沒法評論甚麼,有興趣的室友亦可找來看看。

 

註1:要留意,梅洛龐蒂在演講中針對的,只是他所謂的「古典自然科學觀」,而非所有自然科學的研究。恰恰相反,在演講中,他就經常引用(當時)新近的自然科學和心理學研究,佐證他對古典自然科學觀的批評。

Yu Hui

無法容忍自己的平庸。興趣是了解比自己聰明的人想了些甚麼。 →→打賞荼毒室←←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