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心法一零一:不斷追問之基本功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分享文章︰

作者:Kum Long Yin 難度:★☆☆☆☆

 

  筆者身邊其實有不少的朋友,本身都不是讀哲學的,但對哲學有一些興趣。他們閒時會去書店逛逛,找一些哲學入門的書來看。這些書不外乎就是以形上學、知識論與倫理學等等列出一些基本問題,並且以很短的篇幅來談論哲學家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另外有一種則是以哲學史為核心的著作,講述從古希臘到現代的歐陸哲學與分析哲學的流變。以我自己的閱讀經驗來看,這些書所講的資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就是讀完之後都不太清楚哲學究竟是什麼,對於真心想理解學院哲學的朋友來說,距離真正入門還是有一點遠。

  但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讀完之後好像沒有什麼得著?這些書讀完之後,好像沒有擴闊了多少眼界。我認為關鍵是閱讀心態之調整。

  很多人從中學到公開考試的學習過程中,都養成了以下的知識追求的態度,或求學方式:我們以累積事實的方式來學習,被動地接受資訊,或者以為追求知識就是追求答案,故此有知識的人便是知道很多的答案的人。以這種方式來說明人文科學或自然科學並沒有錯,這些學科的就是累積所知道的事實,透過解建立理論來把握這些事實的內在關聯,並以此來解釋其他事實。能夠掌握背後的理論,得出答案,就是掌握了這種知識。

  讀哲學不是不需要知識累積,但以上述方式來看待哲學並不足夠。與其說哲學是一門學科,不如說是一種不斷發問與質疑的「活動」更為貼切。即使一個人很清楚哲學理論的流變,能夠背誦出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這極其量是很熟悉思想史而已。哲學最要緊是能透過追問來得知某一套理論的推論方式為何,其理由合不合理,有什麼東西是這套理論的盲點。高階一點,就是能夠透過不斷追問,發現出某套理論的內部矛盾,有些說法會自己攻擊自己。這些都需要追問的思考方式方能發現。

  哲學,絕不是讀一大堆資料,看一堆 Wikipedia 式的簡介,照單全收就夠。

甘仔

為人低調又低俗,但希望讀者不會覺得文章低能與低質; 興趣是歐陸哲學,現在研究的是與生物語言相關的課題; 很喜歡貓與兔,閒時會思考牠們究竟懂不懂人話, 一想到這個問題,便察覺還有很多論文要看,便頭暈眼花了。 →→支持我們←←

More Posts - Facebook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