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切虛無?讓這位哲學家來拯救你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MK老師  難度︰★★☆☆☆

 

  當代哲學家黑爾(R . M. Hare)憶述在牛津當教授時曾以哲學拯救過一名年輕人的事跡。當時,一名來自瑞士的年輕學生到他家作客︰

他出身於教會家庭,虔誠而且滿懷理想⋯⋯我們家裡幾乎沒有法文書,但我們把一些東西放在他的床邊,其中包括⋯⋯卡繆的《異鄉人》。大約一周後,我們逐漸了解他是一個開朗、精力充沛、熱情的年輕人,任何人都樂意認識他,有一天早上,他向我們索取香煙,我們很驚訝 —— 之前他根本沒有抽過煙 —— 然後回到自己的房間,一根接一根地抽,匆匆下樓去吃飯,期間他甚麼也沒說。晚上吃完晚飯,他吃得很少,他說他要去散步 ⋯⋯ 他一直在讀卡繆的小說,因此相信了一切都無意義(nothing matters)。

  看完卡繆便成了頹青,所為何事?卡繆的《異鄉人》開首講述男主角收到母親死訊並沒有絲毫傷心,而且葬禮後還彷彿若無其事地看喜劇。奇怪嗎?可是,不然主角可以做甚麼?—— 你今日或許還躊躇滿志,明日一場突如奇來的意外便可以終結一切。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命運,那又何必去關心任何事情呢?如是者,我們從世界中抽離,彷彿變成了這個世界的「局外人」。小說主角的一句「一切都不重要」或許亦展現了人對世界冷淡漠然的現代特徵。

  黑爾憶述自己面對那位年輕人的心境轉變大感震撼,因為他從來沒有在牛津遇到過類似的事。其他人聽到這裡,有人質疑他誇大,亦有人指那位年輕人性情古怪,但黑爾知道並非如此。他認為既然自己是一位道德哲學家,他就應該對年輕人說些哲學。

  他告訴年輕人,當時盛行的「牛津學派」(Oxford school)做哲學的方法強調分析日常語言的使用。當我們要判斷有沒有事情重要(matters)之前,要先分析人日常如何使用「重要」這個詞語與概念,搞清楚「重要/不重要」這些概念的意思是甚麼。他最後說服了年輕人相信以下的想法︰

  • 首先,當某一個人關心某件事並想要用語言去表達關心或者關注(concerns),他便說「這件事很重要」。
  • 如果說「某事重要」的功能乃是為了表達關注,而且如果關注都總是某個人的關注,那麼聽到「某事情重要」的時候,我們永遠都可以探究問這到底要表達的是誰人的關注。
  • 例如,當某人說「這件事不重要」我們一般都假設那件事對於說話者來說並不重要,或者他不太關心那件事。但是,假如我們真的不知道這句說話正在表達屬於誰人的關注與否,那麼我們便不清楚「某事重要/不重要」這一句的真正意思為何。

  接着,黑爾分析:讀到《異鄉人》那句「一切都不重要」,這句對白指的是誰人對一切都漠不關心呢?當然那人並非作者卡繆,否則他根本不會認為值得花費心機去寫作這本小說。

  明顯那一句對白正在表達小說主角的態度,但黑爾問:為何讀者要認為這「對那名虛構角色而言,一切都不重要」的命題對自己來說同樣為真?明明大家的處境差異極大。一個是即將要死的虛構角色,而教授眼前的學生卻有大好前程啊。再者,即使我們完全代入小說角色的處境,真的所有事情都對主角來說都不重要嗎?看過小說的讀者都知道,主角揪起牧師衣領嗆出這句說話的目的大概想要作出某種抗議。然而,假如真的一切對他來說都不重要,那麼他連說出這句話的動機都沒有。

  黑爾認為,哲學對「重要/不重要」的概念分析可以消解年輕學生或者其他人的一些虛無主義的想法。歸根究底,我們之所以有時誤會自己肯定了世界的虛無,乃因為受到了日常語言的誤導。「某事是重要的」這類句式令人誤以為「重要」是某些事物的客觀性質,彷彿「重要」就像物件的重量般一樣客觀。於是,我們以為如果世上有些事物擁有「重要」這項性質,那麼我們理應可以如同量度重量般去觀察與發現它們。

  當然,我們無法從世界任何地方或者事物身上觀察得到「意義」或者價值,於是我們就推論說世界上根本無這些東西,就如我們登上月球看不見嫦娥,於是便可以合理地指出月球根本沒有嫦娥一樣。這種推論並非搞錯了,而是誤會了對象是某些客觀的性質,但事情重要與否從來都是只有相對於某個人來說才有的主觀問題 —— 這就是黑爾的理論了。

  最後,那名學生聽了教授的分析後,反思到原來對他來說並非所有事情都不重要,於是又再精神起來了!你認為黑爾的說法有道理嗎?

 

參考︰黑爾(R . M. Hare)的〈Nothing Matters: Is ‘the Annihilation of Values’ something that could happen? 〉收錄於其著作《Applications of Moral Philosophy》(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