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作者︰MK Kong 難度︰★★☆☆☆
記得青少年時期的我望着鏡子會感到渾身不對勁︰「為何我在鏡子裡那麼醜?那麼不像我?」是否因為鏡的平面反映不到我立體的輪廓,因此看起來會比較醜?我望望鏡子覺得鏡子裡的自己還算英俊,但我卻經常覺得照片裡的我醜得多。為何呢?對比一下我朋友的照片與他的樣子,我卻覺得他在相片裡沒有變得很醜,我就知道真相是自己樣子比想像中醜得多。
人傾向相信一些謊言
人總有些時候會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較為英俊、聰明或者能幹。這或可使我們有多一些自信與人競爭,不致在演化裡自我淘汰,但亦可使人犯錯。一方面,它可以使我們遠離真相,作一些錯誤決定。例如,想像我年少時因為「哪來的自信」而跑去參加選美、當模特兒與發明星夢。這無疑會影響我的一生︰會窮。另一方面,當自我價值受到挑戰,我們更會傾向相信一些謊言︰或許平面的鏡子與相片反映不到我真正的樣子。當別人告訴你,你與相片的樣子無兩樣時,可能會傾向相信也許他想藉此貶低你。這些就是自欺。
自欺是蔑視自己的行為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自欺的行為更加是俯拾皆是。成功將一件貨品的品質改善當然是為產品增值,但成功將一件劣質貨品包裝得可以高價賣出,我們同樣會稱之為「為產品增值」。當推銷員欺騙自己正在「為產品增值」,他就可以更有自信賣力工作,甚至令推銷看起來更加有說服力。另外,欺騙自己的行為不一定只有在直接保護自己時才有。舉例說,一個母親或許寧願相信自己的兒子被人陷害,都不願意面對他是殺人犯的事實。維護自己所愛的行為,亦間接地保衛着自己作為母親的成就。母親不願意面對的現實是兒子是個爛透的人,推銷員不願意面對的現實是自己的工作正在損害顧客利益,大多數人都不願意面對的現實是自己不比一般人更英俊、聰明或者能幹。自欺雖然不好,我們卻很容易找到藉口為其背書。我們欺騙自己,通常是潛意識知道如此能令自己心裡好過一些,生活可能因此而過得容易一些。代價是失去面對真實、弱點與過失的勇氣,成了懦弱的人。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甚至認為自欺是蔑視自己的行為,因自欺等同將自己的良知與理性降於情感之下──這是對人性根本的侮辱。
NASA集體自欺的問題
縱然我們知道自欺大抵不是一件好事,但康德的指控會否太過嚴苛?我們真是需要為欺騙自己而負責任嗎?很可能我也意識不到正在欺騙自己啊!我也算是個自欺的受害者吧?這個問題其實需要加以探討。另外,近年科學家關注到一種過往乏人留意的自欺︰集體自欺。一九八六年,美國太空穿梭機挑戰者號在空中解體,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著名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受指派調查事故。費曼在報告裡除了指出穿梭機設計有缺憾外,還認為意外是由於太空總署(NASA)的制度裡暗藏集體自欺的問題。太空總署因為一心想要完成更多升空任務以獲得資金,因而傾向相信穿梭機的設計缺憾不會帶來災難,最終嚴重低估風險。
我們亦可以問:有沒有人需要為集體自欺負責?如果有,又會是誰呢?
參考︰Robert Trivers《Deceit and Self-Deception》,頁201至205。各位不妨看看作者如何描述當年太空總署自欺的細節。
原文曾刊於好集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