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哲學是怎樣的?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分享文章︰

作者:MK Kong  難度:★☆☆☆☆

 

  這是我個人對讀哲學的看法,想必其他人會有未盡同意的地方。

  閱讀是接觸哲學最重要的一環。喜歡哲學通常就是喜歡思考。可是漫無目的的思考是盲目的。我們心裡不時會有一些哲學疑問,例如:為何我們會掌握到這些筆跡的意義?我們怎樣知道別人有意識?怎樣知道這世界真實?如何知道我不是在發夢?我初中的時候就曾經想過機率是否客觀存在的問題,興奮得徹夜未眠。直至後來到了大學,我才知道這個是一個認真困難的哲學問題,研究非我能力可及。漫無目的地去想問題可以是很有趣的個人經驗。可是,即使只想更好地理解某個哲學問題,其實也須付出很多心機,遑論要回答問題呢!而理解哲學問題的方法(尤其在大學)無非依靠開卷閱讀與寫作。入門的話,讀哲學導論是一個方法。讀哲學史也是一個方法。筆者曾寫過《學分析哲學要讀哲學史?》,此處便不詳論。(文末再說兩句吧)閱讀過繁多的文獻之後,你便要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是一場漫長的修正之旅,認真的研究可以花上很多年。問題是,你要放多少時間投資到你的興趣裡呢?

要讀一個學位課程嗎?要以哲學為職業嗎?

  哲學學位沒甚麼特別,情況大概與所有非專業的學位差不多,沒有甚麼明確的職業路向(career path)。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課程設計,選讀之前最好了解清楚。

  以哲學為業好嗎?曾經有位當代哲學家 Jonathan Barnes 說過,除非你想不到任何其他可做的事情,和你覺得自己會做得比任何人好,否則不要以哲學為業。學界(大概不止哲學,所有較理論的研究如是)似乎都很接受這個講法,為何?簡而言之,研究與就業皆困難。我只能夠說,認真的「哲學投資」不是一門輕鬆負擔得起的事。不過,閒時有計劃地讀好書與思考問題,似乎已經足夠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把握你心裡的哲學問題然後去閱讀與思考吧!我們也很樂意伴你同行。

哲學與人生有甚麼關係?

  人有一種很普遍的想法︰如果明知道某個科目賺不到錢還去選讀的話,那要必定有比賺錢重要得多的理由,驅使你選讀那個科目,或者那科目必定有比賺錢重要得多的意義吧。如果你認為選讀哲學對你並沒有甚麼意義,那你必定認為賺錢更加沒有意義。那麼,哲學系豈不是有一堆理想崇高、看淡世俗與鄙視金錢的人?前提的那些想法是基於一個「選科是基於金錢與非金錢意義的權衡而決策」的想法,而這想法如果是真,要求你的選科選擇完全自由。

  現實是,放榜後因為資訊與心理等局限,學生只可跟據他們的成績排列可能入讀並且願意入讀的科目,然後由中央機制分派他們最終入讀哪學系。學生選科有不少博奕的成分,過來人就自會明白。所以,很多學生的選擇不是完全自由。這是普遍的現象,無關你選擇入讀哪一個科目。最終選擇到心儀的科目而最後亦自覺學有所成,當然是好事。不過,很多人並沒有如此幸運。有時候轉學科是一個選擇,但也可能失敗。不少人會因而感到十分焦慮或沮喪。為何我要花時間說這些東西?我想說,千萬不要妄想讀哲學的人就會免疫於這些東西,讀哲學不保證能讓你放下這些人生重擔。

哲學與社會有甚麼關係?

  聽聞香港社會近日吹起一股哲學風,荼毒室亦在其中。這與香港的社會政治環境有關嗎?一個紛亂、教人鬱悶的時代會使人尋求哲學的「幫助」嗎?當代哲學家 Simon Blackburn 在一個訪問上說,他曾經在電台節目被一位納粹集中營的生還者質問︰「在被押上集中營的路上,哲學有鳥用呢?」Simon Blackburn 的答案是「沒幾多」,但他指出,在那個嚴峻的環境裡,不只哲學,文學、音樂與藝術……甚至科學與數學都沒有用。同時,他亦相信(或希望?)哲學(普及)可以防微杜漸,阻止有利納粹上台的道德境地出現。我希望 Blackburn 是對的。重點是,要盡量令更多人懂得批判社會的風氣,不要盲從權威。這願景當然極之遙遠,亦不會有清晰的「路線圖」。唯一肯定的是,這不是依靠心靈雞湯或者簡單地報導一些科學事實就可以達成的事。走到大眾/網絡裡說哲學,是要從以往培養公共知識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s)的目標,轉成培養知識型公眾(intellectual public)的目標。

  那麼,我為何要寫哲學?因為我想寫些有趣的東西,我以為自己有些有趣的東西可以告訴你,我亦會盡量使人想看我的東西,僅此而已。我希望寫這些東西對你有用,可是怎會如此容易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要與處境。作者又怎可能肯定他的東西對陌生的讀者有用呢?我不會奢望自己的文章會對讀者有甚麼好處,只要我還想寫而還有人願意看就夠了。(不太肯定地說)

選讀入門書籍

  如果你已經有一個關注的哲學問題,你可以立即從那個問題出發去看相關的概論書籍。如果你不知道心裡的問題其實是否哲學,你可以試下 inbox 我們好青年荼毒室問一下,我們會盡力回答。一般而然,我個人推薦牛津出版《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系列的概論小書。它們很多都由專家學者所寫,而且言簡意賅。

  如果想理解「哲學是甚麼」,哲學史/哲學導論是不錯的選擇。市面上的書參差不齊。即使我推薦你個別的一本,你也未必容易買得到。我倒不如告訴你一些選讀原則。

  把一本書讀得半懂不懂是極之危險的事。一個最近常為人道的例子是尼采:很多人因為尼采提出了一些很型格的術語而感興趣。然而,他的寫作卻不太清晰易懂。人遇上似懂非懂的文字,就會習慣將既有的信念加諸於文本之上。於是,右傾的人可能處處看到支持自己的思想,而左傾的人也同樣。或者可以相提並論的是,尼采死後,他那個思想與納粹黨相近的妹妹,就把他的文稿編成反猶太的文宣。

  因此,首要選讀的原則是︰如果你讀了兩三遍還是似懂非懂,立即放下那本書!不論原因是作者的寫作問題還是讀者的水平不足,看得胡裡胡塗就是大忌。搞不好隨時成為一些浪費人生的學棍,繼而又可能寫出一些更糟的玄談。這些例子據說不少。

  第二,我認為一本好的哲學史/哲學導論會告訴你某個哲學家或者學派想要處理的問題是甚麼,然後解釋他們的答案是甚麼,最後是指出那些答案又可能面對怎樣的問題。如果你發覺那本書做不到這三步,我建議你換另外一本看看。哲學史有一些額外的功用。曾經談過一些,此處便不詳論。

  最後,如果能力可及,我建議你直接找英文書。原因是,坦白講英語學者的水平普遍較好,而且翻譯很多都很爛。不過想輕鬆地閱讀而選中文書也是人之常情。我相信只要堅守以上另外兩條原則,還是可以找到好的中文哲學書。祝你好運!

參考︰Simon Blackburn 訪問〈I’m bringing more people to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