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閣:薩諾斯沒有做錯?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Samson     難度:★☆☆☆☆

 

  自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上映以來,其中廣為人所討論的無疑是故事中的反派薩諾斯﹙Thanos﹚以及其消滅宇宙一半人口的「救世計劃」。與一般反派不同,意外地有不少人認同其主張,外國的社交媒體上更有大量網民打出「 #thanosdidnothingwrong」﹙薩諾斯沒有做錯﹚的字句以示支持。其實薩諾斯的想法涉及一些重要的哲學,政治與經濟問題,下文將從動機以至手段分析,看看到底薩諾斯是否真的沒有做錯?

  先簡單交代背景:薩諾斯是泰坦星人,其母星因為人口增長以致資源短缺,最終毀滅。薩諾斯為免其他星球重蹈覆轍,決心承擔拯救蒼生的重任。既然宇宙資源有限,人口卻不斷增長,削減人口就是避免宇宙滅亡的唯一出路。是以他不惜一切收集六顆寶石,最後成功於彈指間消滅全宇宙一半的生命,欣然迎接回歸平衡的世界。以上雖為電影橋段,但其實人類歷史上一直以來也有類近的思潮。比方說第三世紀神學家特魯利安﹙Tertullian﹚就認為瘟疫、飢荒、戰爭等災害,由於能減慢貧窮人口的增長,其實是對人口過剩的貧窮國家的祝福;18 世紀亦有所謂馬爾薩斯主義﹙Malthusianism﹚的興起,主張人口膨漲最終會導致糧食危機,社會失衡。我們只有以道德手段,例如提倡禁慾、晚婚或絕育;或等待自然方法,比如瘟疫、飢荒,才能令人口重回均衡點。但與以上的主張相比,支持者認為薩諾斯的想法更為優越。具體而言,他們說薩諾斯的動機大愛而無私,其手段則慈悲,公正和有效。從動機而言,薩諾斯的計劃只為蒼生的續存而非私利,是大愛的表現。為此他甚至忍痛親手殺死自己最愛的養女,而計劃成功後也沒有利用寶石謀求一己的財富、權力或力量,反而摧毀所有寶石,足見其無私。手段上,薩諾斯選擇以仁慈的方式執行其「屠殺」,讓一半人口無痛化灰,隨風而逝。選擇犧牲者時則隨機﹙random﹚決定,沒有外形、種族、階級、財富權力等一切形式上的歧視,公平公正。最後,蒸發一半生命也似乎是解決人口過剩的最快速有效方法。綜合以上各點,可見薩諾斯並沒有做錯!

  就我看來,薩諾斯其實做得很錯,以下將就論者所言的大愛、無私、慈悲,公正和有效各點逐一回應。支持者說薩諾斯大愛而且無私,從其親殺養女與摧毀寶石的行動來看,無私似乎沒太大爭議,但是否大愛倒值得疑問。仔細想想,如果薩諾斯愛惜宇宙蒼生,又何以能忍心消滅一半生命?更重要的是,被消滅的人並非自願。一方面說愛人,但同時又不理其意願而殺害之,似乎難以說得上是真正的愛﹙有論者會反駁說這是無可奈何的必要之惡,下文會說明其實有更好的救世方法﹚。薩諾斯這種為了心目中的正義而不惜一切的行徑,與其說是大愛,似乎更類近於自我感覺良好而妄顧他人感受的自以為是罷了。

  退一步而言,即使薩諾斯的動機有大愛無私的一面,其手段也值得質疑。首先,支持者認為他隨機殺人的方法,體現了公平公正。可是完全的隨機真的就等於公平?讓宇宙中的生命全部承受同等的被殺風險是否公正合理?要回答此等問題,我們必需先區分無偏私﹙impartial﹚與公正﹙fairness﹚兩者。簡單而言,無偏私指的是判斷不涉及對任何個體的偏袒,一視同仁;公正則是個相對複雜的概念,但其中重要的元素是讓所有人得到其應得﹙deserve﹚的。由這對概念引申,其實薩諾斯的隨機殺戮算得上是無偏私,因為此法對所有外形、種族、階級的人一視同仁,卻不見得公正。假設香港政府面臨破產,需要向一半市民加徵五千元稅款,你認為隨機抽出一半市民徵收的方法是否公正?這做法無疑沒有偏袒任何人,但我猜想應有不少反對聲音,原因在於不同人仕的經濟能力,家庭狀況等其實都理應被考慮,例如赤貧人仕就不應和巨富承受「同等」被徵稅的風險。如果你同意以上說法,按同樣道理,世上有些人不斷破壞環境,傷害他人;有些人則致力保育,拯救蒼生。你認為他們有同等機會被消滅,是彼此都「應得」的結果嗎?由此可見,隨機只能算是無偏私,卻不一定公正合理。事實上有更多比隨機選取更公正,更能判決各人應得為何的原則,以下是兩個可能的選項:其一,以歷史為基礎,按個人過往行為篩選,優先消滅往績不良的壞人,例如破壞社會和環境的罪犯,而不加害一直致力保育,拯救蒼生的善人,這其實不過是一般人樂見的善惡果報原則而已。其二,以未來為基礎,考慮個體對將來世界的影響,好像環保份子或反生育主義者等,由於他們存活下來對世界資源的虛耗較少,因此不必被殺。那些道德淪喪或智力低下的人,由於破壞世界的機率較高,是以大可放棄。這是著眼於未來的精英主義思維。當然,以上建議讀者不必同意,只需明白其實仍可能有比隨機原則更公正的方案便可。

  薩諾斯曾自言其計劃是慈悲的,因為所有被殺的人不會受到折磨,無痛化灰,隨風而逝。我認為這種講法有兩個問題:首先,無視對方意願而殺害之,即使過程快速無痛,也很難說是慈悲。再者,這種無痛化灰的手法就算是對被殺者最後的慈悲,卻對倖存者殘忍。歸根究底,薩諾斯的計劃是要令蒼生得以續存和生活得更好,人口減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倘若人口減半,但倖存者生活變得更悲慘,似乎並不符合慈悲大愛的目標。看過《終局之戰》的人都知道,在半數人口消失多年後,世界﹙至少於地球﹚仍然處於創傷後遺之中,倖存的人走不出自責與罪惡感的陰霾,與失去親人至愛的悲痛。如此悲慘的世界很明顯不會是真正對世人慈悲的人所樂見。是以在《終局之戰》結尾,薩諾斯亦後悔說早知如此,當初倒不如消滅所有人,重新創造一個人口較少而且沒有記憶的幸福新世界,才是正確的方案!

  或許薩諾斯支持者認為,即使削減宇宙一半生命不一定慈悲,也總算是解決人口過剩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可惜,企圖以此解決人口過剩與資源不足,很明顯是治標不治本的。懂一點社會學和統計學的人都知道,人口與資源問題涉及多項因素,例如人口基數、人口增長率、宇宙資源的基數、分配效率與其消耗速率等,絕非簡單的將現有人口削減就可解決。其實網上已有不少相關而且專業的社會學和統計學討論,讀者可自行搜查。就我看過的資料而言,基於各項變數的不同設定,即使薩諾斯將人口減半,但短則十年,長則數百年,宇宙人口便會重回現狀,薩諾斯就要再次復工,舞動其手指。換言之,人口減半根本不是長治久安之計,薩諾斯的計劃其實過於短視。那到底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基於劇情描述無限寶石接近無所不能,我認為有以下替代方案:不必殺害任何生命,但令所有生物的生育成功率降低,準確調整至與整體死亡率同等﹙或略低﹚的水平,似乎便可以最低程度的犧牲﹙降低生育成功率﹚,保持人口與資源的平衡。可是薩諾斯卻不採取此方案,要不他未能設想這種方法,那就是智力不足;要不他就是想到但覺得殺人比較簡單痛快,那就是道德問題。無論答案如何,他的選擇都難言正確。

  個人認為薩諾斯不見得是個壞人,甚至有其可敬之處。但不管為惡為善,空有理想、熱情甚至實力,但欠缺周詳思慮,最終難免失敗收場。要總結薩諾斯之錯,或許就在其沒有好好動腦筋而已。

 

延伸閱讀: Thomas Robert Malthus,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Penguin Classics.2015.

 

原文刊於2019年5月12日《星期日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