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upt The Youth

三松閣:絕育才是道德?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分享文章︰

作者:Samson     難度:★☆☆☆☆

 

  近年反生育思潮愈見普及,歐洲最近更有團體發起「自願滅絕人類運動」,鼓勵大家絕育救地球。在他們眼中,絕育不再是個人喜好選擇,而是道德義務。近讀哲學家 David Benatar 新書 Debating Procreation: Is It Wrong to Reproduce? ,發現他延續其反人類的立場,提出多個理由說明為何絕育才是道德,下文將簡介當中部份論點,供讀者參考。

  Benatar的論證可分為兩大類,首類是著眼於那些受絕育影響而會否出生的人,第二類則關於人類整體的特性。篇幅所限,本文只能簡述一二。就第一類論證而言,其基本立場是生而為人,其實苦多於樂,壞大於好,所以我們不應該生育,以免下一代蒙受不必要的折磨。仔細而論,Benatar提供了二種理由證明此說,首先是「價值論的不對稱性論證」。生而為人,自不免受到各種傷害,這無疑是生命的壞處。不過,人生在世亦會享受到某些利益和快樂,所以活著也是好的。另一方面,倘若某人不曾出生,既然不曾存在,也亦無需面對傷害,這大概是其好處。但他亦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和快樂,雖然這並不是好事,情況卻也不能算壞。兩者的對比可表列如下:

 

情景 A﹙某人存在﹚ 情景 B﹙某人從未存在﹚
1. 傷害出現﹙壞事﹚ 3. 沒有傷害﹙好事﹚
2. 利益出現﹙好事﹚ 4. 沒有利益﹙不算壞事﹚

 

  如果我們關心下一代的福祉,希望知道生而為人對他們來說孰好孰壞,著眼的就不應該是 1 與 2,而要把﹙1 & 3﹚ 與﹙2 & 4﹚兩組對照,即比較存在與不存在兩種狀態中,傷害與利益的出現與否以及其好壞,再作定奪。由上表可見,兩者價值上並不對稱:生而為人﹙情景 A﹚視際遇情況而有好有壞﹙1 和 2﹚,但從未存在﹙情景 B﹚的話,情況卻是有好而無壞﹙3 和 4﹚,因此從未出生肯定比生於世上來得要好,換另一說法則是存在﹙生而為人﹚總會比不曾存在更壞。此中的關鍵在於 3 和 4 ,為什麼沒有傷害是好事,但沒有利益卻不是壞事呢?接受的原因之一,在於它們能夠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直覺,以下會枚舉兩點。首先很多人都會認為,如果清楚知道下一代的人生多半是痛苦的話,我們就有責任不要將他們帶來世上。想想現在為何那麼多香港人不願意生育就是一例。反之,我們似乎沒有責任必須製造更多就算是快樂的生命。再者,如果生出有先天惡疾的小朋友,父母多會後悔和自責於當初生育的決定,導致兒女受苦。可是,如果某夫婦決定絕育,因此沒有生出快樂的小孩子﹙假設那夫婦的條件很好,其兒女得到快樂人生的機會很高﹚,他們倒沒有虧欠兒女什麼,因為其兒女從未存在,亦難言虧欠。以上兩者的對比在在說明傷害的消失是好事﹙難道拒絕製造悲慘的生命不是善舉嗎?﹚,但利益的不存在﹙沒有生出快樂的小孩子﹚卻不是值得自責或後悔的壞事。而按此思路,我們便有理由接受價值論的不對稱性論證,承認從未出生是有好無壞的選項,比生於世上來得要好。

  有論者或會質疑,即使價值論的不對稱性論證成立,從未出生有好無壞,但也許生而為人所享受到的利益和快樂遠超痛苦﹙圖表中的 1 大於 2﹚,是以人生仍然值得活一次。面對這種質疑,需要證明的是為什麼人生其實註定苦多於樂,我在〈其實人生遠比你所想的痛苦?〉一文中已有交代,不再重複。但於此讓我略說二點,其一,雖然人生最終有多痛苦或幸福仍會因人而異,但基於人類的身心結構,肉體與精神的痛苦其實是生活的常態,無人能免。再者,沒有人能確定自己兒女的人生最終會如何,但如果如上所言,人生是場輸多贏少的賭博的話,單方面將他們拋擲於這種境地,自始就是不付責任的不道德行為。

  方才的討論重點集中於出生對其本人的壞處,或許我們可以把眼光擴闊,轉至開首時提及的第二類論證,反省人類整體,看看結論又會如何。細閱歷史,定能發現人類其實從不間斷地殺害同類,奴役動物,破壞地球,絕對無負地球最邪惡生命體之名,是以制造人類就是制造悲劇,理應停止。這個論點的前提有二,第一點認為如果有任何物種不斷殘害同伴和其他物種的話,我們應有道德責任停止制造更多該物種的新成員。其次是事實上人類這個物種整體來說不斷傷害自身與其他物種以至地球。這兩個前提是否合理呢?先就第一前提而論,想像如果有科學家企圖製造一種會不斷殺害其他生命的生物,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同意應該阻止此事,現在這種生物就是人類而已。而關於第二前提的證據實在多不勝數,以下只能枚舉一二。人類是地球上少數會有系統地殺害同類的生物,我們知道殺害動物最多的生物是人類,但殺害人類最多的生物也是人類。隨著科技進步,人類互相傷害變得更容易直接和大規模,現代戰爭就是最佳的例子,二戰期間就有五千萬左右的人被殺。就算不談戰爭這些較罕有的情況,現代社會的罪案如謀殺傷人強姦等亦無日無之,例如印度或東南亞等地的婦女長年以來就受到莫大的殘害。即使再退一步,身處文明地區,日常生活各種人對人的傷害亦是每日上演,性別歧視,校園欺凌,情感欺騙俯拾皆是,不能根絕。人類的黑暗面,其實從未褪色。

  如果說人類對自身族群的傷害還有一定限度﹙其實沒有﹚,那麼對動物與環境的傷害則肯定是毫無底線。數據不會說謊:每年有超過百億隻動物被宰殺供人類食用,更不要忘記這些「食用動物」死前,於現代密集農場的生活有多淒慘。就算是幸運一點的寵物動物,也要面對被棄養流浪,虐待或疏忽照顧等風險,命運不見得很好﹙讀者有興趣可參考本人〈寵物的悲劇〉一文﹚。而另一方面,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同樣是有目共睹。科學家們早已警告,隔著碳排放與其他污染物的超標,大概數十年內地球環境就會變得極為惡劣,不再適合居住。網上近年流傳一幅漫畫,圖中地球生病了要看醫生,醫生最後像宣佈絕症的向地球說「你患上了人類」,可謂言簡意賅。造就如今境況的主因之一當然是人類的過度生產與消費,但或許更重要的是人口過剩。如果環保是人類致力追求的目標,源頭減廢無疑是最佳方法,而最徹底的源頭減廢,當然就是減少人口!瑞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示,若是每個家庭少一個孩子,每年平均能節省 58.6 噸碳排放,相較之下,一些大型的節能措施如無車生活,也只可以節省 2.4 噸。可見要環保的話,與其無車無電走飲管,絕育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人類演化至今已成為地球上所有生命﹙包括人類自己﹚的主要禍患,是最大的道德災難。世上人類愈少,苦難與不幸亦將隨之而減。可是絕育的終局不就是人類滅絕嗎?事實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永垂不朽,就算宇宙也有完結的一天,人類的消亡也只是早晚的事,沒什麼好可惜的。但如果上文的論證成立,那麼為了下一代,為了動物,為了地球,盡早為人類這套悲劇劃上句號,或許才是最好的結局。

 

 ﹙人類滅絕系列,其之三,完﹚

 

延伸閱讀:David Benatar & David Wasserman, Debating Procreation: Is It Wrong to Reprodu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原文刊於2019年1月20日《星期日明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