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作者:嚴振邦 圖:譚螢螢 難度:★☆☆☆☆
My Little Airport問:「究竟邊個發明了返工?」──我想很多人也想知道:「究竟邊個發明了家用?」
每個月賺的本身就不多,月尾都捉襟見肘;月頭回到家,還冷不提防遇到老媽子的「老問題」:今個月的家用呢?有時不禁在想,究竟家用是一樣什麼鬼東西?
付了家用=負了家庭責任?
有些家庭真的有財政壓力,子女出來工作了,可以以家用來幫補一下家庭財政,當然也是一件美事。但家用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不論你是中產還是基層,父母已退休還是每月賺的是你幾倍多,他們還是覺得你應該畀家用。不論你家有多需要那份錢,付過家用,你就像負好了家庭責任一樣。
我有朋友,就曾因有點手緊,跟老媽商量某月的家用少交幾百元。他心想家中反正不缺錢,這個月少幾百元不是什麼大事吧。誰知老媽馬上氣上心頭,斷然說不。我朋友忍不住呻了兩句,還被教訓對家不負責任呀、不孝順父母呀等等,最好只好落荒而逃。
究竟從何時起,我交了家用就代表了是個「孝順仔」?
羅蘭巴特說文化符號
羅蘭巴特說,我們要理解一個社會現象,除了要了解事物的實際用途外,還需明白到它們其實也是個文化符號,代表着其他東西。
摔交最初出現,有自衛的實際用途。但去到二十世紀的法國,羅蘭巴特就說摔角手的身體只是一個符號,象徵了正義戰勝邪惡是世界的自然秩序。觀眾愛看的不是摔交這運動本身(所以就算全都是假的也沒關係),而是這些文化符號和背後所代表的意念。
情人節的玫瑰也是一樣。玫瑰本身的確十分漂亮,讓人賞心悅目。我們把花送給愛的人,最初就是想讓他看得開心。但慢慢地,我們愛收玫瑰不僅僅因其艷麗,還因為它代表着浪漫的愛情。送花就成為了表達愛意的符號。經過消費主義的洗禮後,玫瑰甚至進一步代表着情人節必定要透過消費來表達愛意這想法,花費愈大,愛就愈深。我們送上花束時,帶出來的訊息就遠比我們所想的多。
「畀家用」其實點只係畀家用
畀家用其實也一樣。最初的時候,很多家庭環境不好,家用的確有幫助家庭的實際意義。但慢慢地,這在我們社會中就變成了一個符號,象徵着子女對家庭的承擔,更代表着子女對父母的愛。久而久之,畀家用就成為了「孝順」的代名詞。所以說,你每給一次家用,就等同跟父母講了一句「我愛你」、「我會孝順你」。
一個文化,就由很多這些文化符號所組成,而不同文化,自然可以用不同的符號去代表同樣的東西。有次我跟外國朋友解釋畀家用在香港的意涵,他就覺得實在不可思議──怎可能用這麼市儈的方式,赤裸裸以錢表達對父母的愛?只能說,不同文化就是不同語言。就像我們用「蘋果」、英國人用「apple」去代表真正的蘋果一樣,我們用畀家用這符號去代表孝道,外國人就用不同的表達方法。要明白另一套語言,沒有經過日子的浸淫,實在不容易。
父母要的,又怎會是錢⋯⋯
符號作為符號,當然有可能改變。粵語長片中的廣東話,發音就跟我們現在說的多少有點不一樣。但在符號改變之前,我們還是不能不用這個符號來表達某個意思。所以,既然在我們的文化中,畀家用代表着我們對家庭的承擔,那我們可能還是只能繼續下去(最多期待它慢慢地改變)。但下次畀家用時,我們可以畀得開心一點,因為我們知道,父母要的不是我們的錢,而是希望聽到我們說一句「我會好好孝順你」。
原文刊於 Refine Magazine
(https://www.facebook.com/refine.magazine/posts/1352835968141088:0)
備註:自今次起,筆者成功邀請到天材小畫家譚螢螢給本人的文章畫圖,實在十分榮幸,萬分感激。筆者非常欣賞譚螢螢的插圖,希望大家也喜歡 =]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