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作者:豬文 難度:★★☆☆☆
「任何人都可以好毒,只要你試過咩叫妒忌」
歐陽峰在《東邪西毒》裡如是說。妒忌,在我們的平凡生活裡,像個蹲在角落黑影,侍機而襲。有時它來得頻繁,揮之不去;有時它來得兇猛,足以毀掉我們。在這個網絡時代,它尤顯可怕。究竟,這噬人的妒忌,是何方神聖?妒忌之毒,毒在哪裡?我們有可能遠離這頭怪物嗎?哲學家Peter Hacker仔細分析過妒忌這種情感,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點啟發。[1]
妒忌與世界之初
先說兩個故事。
第一個被人殺死的人類是誰呢?按照《創世紀》,被殺的是亞伯,殺人者是他的哥哥該隱。該隱也成了人類第一個殺人兇手,而且殺的是自己的親弟弟。甚麼使得該隱會狠下心腸下毒手呢?《聖經》載道: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生下了該隱和亞伯。哥哥該隱是個農夫,弟弟亞伯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們各自把收成獻給上帝。可是,上帝只愛亞伯的羔羊與羊脂,該隱的農作物,祂看也不看。該隱頓時臉色一沉,心生憤怒。後來,該隱把亞伯帶到田野間,把他殺了。
按照基督教傳統,使得人類第一次加害別的人類,甚至自己弟弟的,是妒忌。第一位被殺害的人類——亞伯——死因是噬人的妒忌。
看完《聖經》,再看看希臘神話。為人熟悉的特洛伊戰爭(即木馬屠城所屬的那場戰役)為什麼會爆發呢?按照希臘神話的描述,整場戰役可追溯到「金蘋果事件」。事緣宙斯撮合了一場婚事,宴請眾神,唯獨紛爭之神不獲邀請。婚宴當天,紛爭之神不請自來,拋下了一個金蘋果,上面刻著:「獻給最美麗的女神」。
席上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天后赫拉(宙斯妻子)、愛情女神阿芺蘿黛蒂(後來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都嚷著說蘋果是給自己的,要求宙斯「主持公道」。膽小的宙斯當然不想得罪她們。於是乎,宙斯把這盪手的金蘋果給了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請他當裁判。愛情女神為了得到金蘋果,承諾帕里斯會給他世間最美麗的女子——海倫,讓他們墜入愛河。帕里斯決定把金蘋果交給愛情女神。他也得到了海倫。但海倫當時已是斯巴達城的王妃。結果斯巴達城主為奪回所愛,連同希臘諸邦,攻打特洛伊城,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爭隨之爆發,最後以木馬屠城告終。
「金蘋果事件」是個很有趣的故事。首先,紛爭之神固然深明紛爭之道,他知道要引起紛爭其實很簡單。一個刻着「獻給最美麗的女神」的金蘋果,便足釋放出人心裡噬人的妒忌,釀成後來的一連串災難。驅使幾位女神你爭我奪的,不單是對金蘋果的貪念,更重要的是她們都無法忍受別人拿到這個金蘋果。強烈的妒忌使得雅典娜與赫拉繼續在特洛伊戰爭中作梗,協助希臘聯軍。而且,紛爭之神本身為甚麼要在婚宴裡搞事呢?也正正是出於妒忌!他自己沒有受邀,也不希望眾神能享受這場愉快的盛會。整件事因妒忌而起,因妒忌而蔓延。
如果你不是基督徒,你可能不會相信人類第一次殺人源自妒忌;如果你不是希臘人,你可能不會相信這場塗炭生靈的十年戰爭始於妒忌。在你眼中,這一切都只是故事,沒有真實發生過。即使如此,這些故事對我們來說並非沒有意義。因為重點不是這些故事有沒有真實發生過,而是人們相信它發生過。這些原初人類用以釋世界的神話,顯示了人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理解人類自身。這兩個個故事顯示的是:在基督徒的世界觀裡,妒忌是如此的毒,毒得教人類第一次殺人;在希臘人的世界觀裡,妒忌是如此的惡,惡得釀成了一場十年戰爭。
妒忌的本質
既然妒忌如此重要,那妒忌的本質是甚麼?它的根源何在呢?妒忌這種情感的核心在於:人眼見別人得到某樣東西時,卻渴望別人得不到它,並會因為別人失去了它而得到近乎病態的快感與滿足。
例如,某天你與一群好久不見的中學同學聚會,席間大家聊起了工作和家庭。這時阿強拿出喜帖說:「幸好我早幾年升了職,儲了點錢,上個月我買樓了。明年結婚,婚宴大家記得早點到。」你這時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境況:浮浮沉沉好幾年了,依舊上車無期。你心裡一陣不是味兒,有種古怪的不快在股動。你強忍着這份不快,硬着頭皮變着臉,隨大家一同高聲說:「恭喜恭喜!」過了幾個月,有人告訴你,阿強結不成婚了,因為股市大跌,他申請了破產。你心裡一陣涼意,有種古怪的快感在股動。你強忍着這份快感,跟這位朋友說:「真可惜!」
你感到的,便是妒忌。阿強得到了一樣東西——樓與美滿家庭——而你不希望他得到。在他得到它時,你感到沮喪;在他失去它時,你感到愉快。這是妒忌的典型。
這例子還顯示了幾個妒忌的特色。第一,妒忌這情感不是一種獨特的感覺,而是各種感覺的集合。妒忌阿強時,你會有「不快」、「憤怒」、「仇恨」、「愉快」等各種感覺。第二,妒忌不會是短暫的,不會隨時間而淡忘。過了幾個月之後,只要時機一到,你依舊會因為阿強失去了那樣東西而感愉快。培根(Francis Bacon)便說過:「妒忌從來不放假。」第三,妒忌這種情感總是指向他人,總是牽涉了與他人的比較,總是對某個他者懷敵意。當知道阿強的好消息時,比較起自己的浮浮沉沉,你的妒忌一路衝向阿強,渴求他失去所有。
究竟是甚麼讓我們陷入妒忌的泥沼裡呢?是因為貪婪嗎?因為你真的很渴求一棟樓或一個美滿家庭,所以你才妒忌阿強嗎?Hacker認為不是。妒忌與貪婪很容易讓混淆,但兩者有明顯差異。
首先,妒忌者渴求他人失去的東西,不一定是自己渴求的。可能在上面的例子裡,你的確渴望擁有一層自己的樓,但有些妒忌的境況並非如此。我們可以想像你對家庭與房子毫無貪慾,但依舊不希望阿強得到這些東西。這也引申出妒忌與貪婪的另一個重要差異,它們的滿足條件並不相同。要滿足貪婪,你當然要得到該樣東西。但要滿足妒忌,重點是別人得不到它。所以有時候妒忌者會渴望把該樣東西毀掉,好讓別人得不到它。如果你只是貪求它,又怎會把它毀掉呢?因此,妒忌比貪婪更可怕。因為妒忌必然涵含著對他人的敵意,渴求別人失去。反而貪婪者只是貪求某樣東西,不一定會希望傷害他人。如果我只是貪一層樓,天下的樓那麼多,我何以會對阿強有敵意呢?
說到這裡,我們逐漸逼近妒忌之源。妒忌之源不在於對外物的貪念,而在於自戀(self-love)。我們在意的是自己在社群之中的地位,我們在意他人如何看待與評價自己,我們以為群體裡存在著一種競爭關係,以為他人如何評價他人會影響他人如何評價自己。
你不一定貪求一層樓,但你介意的是自己在這個朋友群裡的地位。當你聽到阿強買樓的時候,你心頭一震。你聽到別人在祝福阿強時,彷彿聽到他們在說:「阿強都買樓了,你真沒用。」你以為一旦別人對阿強的評價提升了,別人對你的評價便一定會下降。他們便一定會覺得你是個沒用的廢物。你看到他們祝福阿強時的眼神,彷彿看到他們在斜眼鄙視著你。你承受不了這種鄙視的眼神,所以你心裡不是味兒。
要在這個群體裡重獲地位的方法很多,你可以努力向上,出一口氣。但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便是讓那個使你失去地位的人跌回來。所以你聽到阿強破產時,你感到釋懷,因為你聽到的不單是阿強破產,而是別人對阿強的嘲諷。別人對阿強的評價下跌了,你的地位便回來了。
這也說明了何以亞里士多德會認為我們只能妒忌跟我們差不多的人。我們看報紙知道李嘉誠買豪宅,我們不會妒忌,頂多帶點羨慕。但阿強買樓卻會讓我們感到妒忌。因為李嘉誠太遙遠了,不會影響別人對我的評價,不會降低我在群體裡的地位,但在我身邊的阿強會。
妒忌的惡
妒忌毒,毒在哪?中世紀神學家阿奎那認為妒忌的罪中之罪(the capital sin)。因為它剛好是慈愛的相反面。慈愛是人類最大的善,因為它無條件渴望別人得到幸福。妒忌是人類最大的惡,因為它無條件渴望別人得不到或失去幸福。妒忌者輕則會中傷他人,重則會毀掉該樣東西,甚至毀掉他人(想想該隱)。
妒忌除了毒人,也毒自己。妒忌者終日誠惶誠恐,活在他人的凝視之中。他自覺失去了他人的尊重,無法與他人和平共處。他也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的尊重,難以與自我好好相處。妒忌重者,將被妒忌所噬,無法在群體中定位自己,整全的人生變得分崩析離。
沒有妒忌可能嗎?
我們有可能逃離這噬人的妒忌嗎?哲學家史賓諾莎說過妒忌是人性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妒忌跟對事物的熱情只是我們人性中的一體兩面。我們不可能沒有妒忌,正如我們不可能完全喪失對事物的熱情。
我們真的只能等待著被妒忌吞噬嗎?史賓諾莎這個悲觀的看法,對嗎?這個問題只好留待諸位讀者自己深思了。
—原文刊於《號外》二零一八年九月號
—對「妒忌」更詳盡的說明可參考之前的茶毒公開講
[1] 本文主要參考了Peter Hacker去年出版的The Passion: A Study of Human Nature中“Envy”一章。這章其中一個重點在於區分”envy”與”jealousy”。Hacker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感,前者可理解為廣東話的「眼紅」,後者可理解為「呷醋」。篇幅所限,難以詳解,本文所謂「妒忌」皆指”envy”。
封面底圖︰William Shan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