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作者︰Roger 難度:★☆☆☆☆
經常聽到以下的對答:「呢個月點呀?」「無咩點,都係咁啦。」答話者的意思應該不是「這個月什麼也沒有發生」,而是「生活一切如常,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事」。究竟什麼是日常?經常發生的是否就是那麼乏善可陳?還是,日常也有其不尋常、值得思索的地方?3 月初的時候,有幸獲蒲窩青少年中心邀請,為活動「『開闢日常』——文創實驗空間- 文藝青年培育計劃」作主題演講,跟年輕人分享了一些我對「日常」的思考。
「日常」,通常譯作「everyday」(每天),用來形容一些每日都會碰到的事情。「日常」也包含「ordinary」(尋常)的意思,指事物或事情普通平常,無甚特別。對大多數人而言,「日常」既然就是經常在身邊發生、日日如是的事情,我們當然非常熟悉了解,甚至令人感到沉悶,沒有什麼值得注意或談論的地方。一般而言,雖然每一日都是獨一無二,但其實又大同小異:我們每天都在相同或類似的環境,幹着差不多的事情。但常見是否等於熟悉?我們又是否真的理解?
日常之外視而不見
對於日常生活的整個舞台,我們往往只會留意自己演出涉及的範圍,而且根本不會意識到舞台之外劇院的其他部分——更不用說圍繞劇院的整個世界,以及這一切從何而來、因何存在。對於身邊常見的人和物,除了與我們當時的特定目的與興趣相關的部分,我們基本上都不會刻意留心;而與自己的生活無關的更是長期視而不見。就算我們留意到的部分,包括自己的活動,很多時也只是想當然耳,並不真正理解它們的確切意義與價值。一方面,生活中每個環節都環環緊扣、息息相關,與我們當下的目的無關,因而不被注意不受重視的面向,往往影響甚至構成我們察覺到的事物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我們的觀點以及世界觀與價值觀。在正常情况下,我們跟忘身於江湖的魚兒一樣浸沉於日常生活之中,而對於主導着我們生活的觀點的特性、來源以及對自己有何重要,最多只有最模糊的知覺。換句話說,我們對於日常的認知,很可能跟對自己朝見口晚見面的家人的了解一樣,既偏頗片面,同時又表面膚淺。
以上一點同時揭示出日常一種非常獨特的重要性。我們都在毫無選擇的情况下在某個環境中出生與成長。生活的每一天都早已有既定的作息程序:起牀、刷牙洗面吃早餐、上課小息午飯下課、補習學琴、晚飯、上網、睡覺;人生有應該依循的軌迹:小學中學大學、吃喝玩樂、工作旅行、儲蓄投資買樓、結婚生兒育女;一切有明確的意義與價值:要對某些人說某些話、因應性別不同穿某些衣服玩某些遊戲、修讀某些學校念某些(並且千萬別要念錯某些)科目、追求特定人生目標、某些事情絕對不可觸碰、對某些人必須服從。漸漸地,我們每天根據這一切如此這般地生活,並且通過我們的生活強化對這一切的認同。當我們成長到能夠對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行為舉止表現出比較明確的性格時,其實早已經不知不覺地深受身邊的日常所影響。
日常不單止塑造了我們的觀點與自我,以及我們對各種事實與價值的看法,還傾向令我們把這些看法視為唯一絕對的真理,而把日常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一方面,日常就是正常,因此沒有問題;同時也有種感覺,好像它既是恆常如此,縱使有什麼問題,也無法改變,只能好好接受與適應。實情是,即使統計意義下「正常」、長久以來經常如此的狀况——如低下階層的勞工受盡剝削、女性要為家庭犧牲事業、路邊店舖把貨品堆滿行人通道,一樣可以大有問題;而社會大眾皆視為理所當然的——如「學習、工作、進修都應以掙取最多財富為目的」、「對一個社會最重要的是安定繁榮」,也可以毫無意義,甚至可能妨礙我們去發現與追求真正值得追求的理想。
日常並非自有永有
大部分人的適應能力都很強,即使處境改變了——甚至一直擁有的重要權益被剝奪了,只要不想太多,也能夠很快把這些異常習以為「新日常」,然後生活如常。因此,我們很容易忘記了,所謂「日常」,其實往往只是當下這段時間的日常——在某個時間之前並非如此,而到了某個時間之後大概也不再會這樣:5 年前,上課理所當然是在課室,患了感冒的人也很少會戴口罩,而我們還有各式各樣的自由。甚至,當下的日常也是或多或少不斷地變化:晚市至10 時、沒有晚市、4 人一桌、2 人一桌、要全民強制檢測、不需一定執行。日常,根本從來不是自有永有、不可改變。
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日常,去發現當中的不尋常。我們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作為人,我們擁有一種獨特的抽離反省能力。這反省能力令我們能夠跟自己的信念與行動的動機之間產生距離,發現自己的觀點,審視自己的觀點如何被身邊的日常影響,並且開發通過不同觀點看世界的可能。日常塑造我們的身分,決定我們看事物、行動與生活的方式,它們卻不一定合情合理,亦不一定符合我們的利益。而當我們缺乏對日常的充分確切理解而又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便會忽視當中很多有趣、有意義與有價值的東西;同時,亦會察覺不到當中的問題,忘記了改變的可能。當你意識到有其他可以採納的觀點,就算只是簡單轉移一下,採用另一個的觀點,也足以令我們留意、發掘出日常平常沒有被注意的面向、意義與價值。看到眼前的一盆花,我們總會不期然便注意那色彩艷麗的花瓣。這時,只要我們刻意去留心其他平常習慣無視的地方——花的根部、花盆中的泥土、盆後面牆角的小裂縫、裂縫內那一小行螞蟻,已經可以發掘出一大堆隱匿於日常中的不尋常而有趣的東西。當你因為日常的日日如是而斷定它沉悶乏味、不外如是,這只反映你自己是個死板的悶人。其次
,從不同的觀點觀看自己,能夠讓我們覺察到,原來由當下日常造就的觀點所看不見兼且無法理解的問題,令我們可以有機會通過改變日常來解決它們。
你近來的日常又是什麼?它如何影響你?又起了什麼變化?把這些思考納入你的日常生活,認識它的不尋常,追求真正的幸福。
(原文刊於 2022 年 4 月 1 日《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