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心法一零二:哲學討論不是用來吵架,亦不是為了贏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Kum Long Yin  難度:★☆☆☆☆

 

  記得還在唸 undergrad 的時候,宿舍裡有個朋友找我聊天。她知道我是讀哲學的,便跟我聊起來:「哎呀,今天我去了旁聽哲學系的課,我覺得很有意思呀,播完電影,又講愛情,學了很多東西,我現在想轉系了呀。」她一臉浪漫陶醉的樣子,我又不想拆穿,其實一般的哲學課,都不是這樣子的。後來,我只是提醒她,要轉系的話就要再三思量。

  然後,她補了一句:「你們讀哲學的是不是很愛吵架的?」我沒來得及回應,話題就已經扯到別的東西上去了。日子過得久了,我發現很多人都以為讀哲學的都是這樣子的。那麼,哲學家就是吵架比較厲害的人,應該都是每個時代的吵架王。難怪有人會覺得,搞哲學的人都是一堆「食飽飯無屎屙」的無聊人。

  嗯……這是真的嗎?

蘇格拉底的辯證法(dialectic)

  至少哲學發展的初期不是這樣子的,這個可能要講一講蘇格拉底。(要注意,很多人誤會蘇格拉底是第一位西方哲學家,其實先蘇時期還有一大堆哲學家。)蘇格拉底是什麼人呢?他是一個很有求知慾、喜歡求真的人。衣衫襤褸的他,經常到街上與別人討論哲學,例如問什麼是正義,什麼是真確的知識,什麼是政治等等。聽起來,蘇格拉底好像跟《城市論壇》的呀伯差不多,喜歡跟人討論政治,然後又喜愛批評,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哲學討論與辯論不同。

  辯論有所謂的輸贏,哲學討論沒有輸贏。哲學討論是透過問答雙方反覆討論的過程,來檢視固有的想法穩不穩固,論證或理論可不可靠。所謂的哲學討論,只不過是為了一步一步地逼近所謂的「真」。因此,討論的各方不是敵人,而是一同合作的伙伴,雙方不會拿劍決鬥 ── 更貼切的說法是,雙方合作來建築一坐理論城堡。所以,當中的理論攻守並不是你插我一劍,我砍你一刀,卻只是檢查你這樣建城堡的話,會不會很容易倒塌而已。

  因此,蘇格拉底稱自己為「助產士」。與一般的助產士不同,他所做的不是為別人接生,而是幫助別人生產知識。知識就像生孩子一樣,助產士不能代替你來生,他只是從旁疏導、帶領着你,最後要怎樣,都是靠自己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未必能夠找到確切的知識,但是在這個求真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智慧,這個便是哲學討論的價值所在。

第二個進階的要求:盡可能加強對手的理由與論證

  若果哲學討論不是為了擊倒對方,而是一同合作去求真的話,我們根本沒有理由要弱化對手的講法,而且更要盡量澄清對手的論點,即使別人講得不清不楚,也要盡量去澄清。但是,一個哲學功力相當厚的人,往往都不限於這種程度:他們的做法是,盡量幫助你補完你的論點,更會加強你本來的講法,盡可能想理由來幫對手站穩立場。這種做法在哲學討論中很有價值,因為若果加強論證之後,他所持的立場仍站不住腳的話,那麼真的可能不合理,要以另外一個角度思考。

  在中國、印度、中東與西方世界,哲學門派五花八門,但討論總是共法。情況與武術相似,無論練什麼武術都好,不與別人搏擊練習,又怎麼能進步呢?我想不只是哲學需要這樣的交流,學術討論不是也該如此嗎?

甘仔

為人低調又低俗,但希望讀者不會覺得文章低能與低質; 興趣是歐陸哲學,現在研究的是與生物語言相關的課題; →→打賞荼毒室←← 很喜歡貓與兔,閒時會思考牠們究竟懂不懂人話, 一想到這個問題,便察覺還有很多論文要看,便頭暈眼花了。

More Posts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