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upt The Youth

推薦:西蒙波娃的《第二性》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分享文章︰

作者︰MK Kong       難度:★☆☆☆☆

 

  論歷史重要性、文化影響力與可讀程度,難有一本當代哲學經典比得上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第二性》的〈第二卷︰實際經歷〉(volume II: lived experience)開首一句「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woman」足以傳誦千古。自此我們明白,女性的形象是由我們的社會制度與價值觀後天塑造而成的,當社會要求女性「要看起來像個女人」,當中其實體現了女性所面對的性別規範與束縛。[1]

  西蒙波娃發現社會給予男性追求一些至高的價值如獨立自主、積極外向與革新創造,而女性只能夠當男性的附庸而佔據次一等的地位,所以書名才叫《第二性》。父權社會維護女性的形象,其實就是在維護着男性壓倒女性的權力關係。

  小女孩自小受教導說長大後要成為母親,注定要照顧孩子、修補衣服與煮飯洗衣。因此,小女孩應該要玩小玩偶與烹飪遊戲,而非玩具車、玩具槍等太過「男孩子」的玩兒。在「男主外女主內」的社經安排之下,女人便永遠要依附男人。女人要生存便要懂得如何取悅男人,為了找到可靠的歸宿而好好裝扮自己。社會並不要求女人擁有聰明才智,女人要有吸引男性的「外在美」與溫柔體貼的「內在美」。男人只要懂回家即使在外面搞婚外情亦可以,而女人則要安分守己、持守婦道。生產孩子是母親的天職,而避孕與墮胎則違反了女人要成為母親的自然責任……這些都是父權社會加諸女性的「命運」。

  《第二性》無疑是女性主義的宣言。不過女性主義遠不止一種。[2] 我們卻可以從《第二性》中找到一個現今界定女性主義的關鍵特徵︰反離地、反抽象──關注真實的處境與經驗。整個〈第二卷〉經常透過引用不同的文學著作訴說出女性在不同階段所面對的種種經驗。經驗的描述不只引人入勝,還可以分析與拆解一些女性形象的迷思。真實的處境與經驗亦是了解社會權力關係的鎖匙。

  讀者先跳過〈第一卷〉(volume I)亦無傷大雅。〈第一卷〉開首交待全書的理論基礎,門檻較高,讀者如果在這裡就嚇跑了,實在十分可惜。然而其關鍵想法是,要從生理、心理、社經制度與歷史等角度取材才可以充分理解現代女性的處境與問題,「某種因素決定一切」的理論絕不可取。其中批評一些過度抽象的理論獨斷固執,亦見女性主義反離地、反抽象的一面。

  最後,筆者再特別推薦〈母親〉(The mother)那一章,議題關涉墮胎與生育──女性主義必爭之地,作者立場鮮明,見樹亦見林,此章乃認識西蒙波娃以至女性主義的好開始。作者分析直截了當,絕不拖泥帶水,鮮有晦澀難懂的行文與概念,與其他歐洲名哲相比可謂難得的清泉。

  特別可幸的是,香港很多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都有邱瑞鑾的譯本,實在是不錯的暑期讀物。

注︰

[1] 同樣道理,「要看起來像個男人」亦體現了男性所面對的性別規範與束縛。父權主義亦會壓迫着不合規範的男性。

[2] 例如,唐(Rosemarie Tong)便在其著作《Feminist Thoughts》中將女性主義分成八大類。

封面底圖︰Károly Ferenczy – Young Girl with A Doll

原文刊於《linepaper》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