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作者︰關子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
我常自揣度,哲學雖往往顯得抽象和概念化,但治哲學卻絕不能只抽象地運作於概念之中,而貴能與現實生活的處境接軌,否則哲學將淪為概念遊戲,成為一紙戲言。此外,哲學也不應只是學院的專利,而應適當地介入吾人生活的不同範疇中。換言之,哲學雖有其概念及理論的面向,但總要以某一些方式關係於社會,和回饋於人群。
最近這一年半載,我們對哲學的這一種責求,似乎嶄露出一番可喜的新氣象!事緣近月中大哲學系一些或仍在校就讀,或已畢業執教,或已赴海外進修的員生,他們由於志趣相投,遂夥合起來,群策群力,循不同渠道把哲學這門學問從學院帶入了社會。他們兵分兩路,分別有屬傳統媒體平台的電視清談節目「哲學有偈傾」,和善用網絡媒體的網誌平台「好青年荼毒室」。這兩路人馬的成員都清一色出身自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都堪稱一時俊彥,而其中更有多人是同時參與了上述兩個哲學平台的。二者之中「哲學有偈傾」的發展固正未艾方興(作者昨天晚上便破例參加了其中的一集),但由於需用較多資源,其於第一輯共二十三集完成後是否可持續發展,還要拭目以待。反觀「好青年荼毒室」,其運作相對簡單,但回顧短短數月的反應,已得見其影響之甚大。這一個現象,客觀地看,首先反映了社會中廣大的青年朋友們對於哲學思慮這回事,的確有殷切的渴求;循主觀面看,這意味著參與成員之努力得到肯定而可堪告慰之餘,其對這網上平台底質素的維持,便得負起更大的責任!姑先以此言勉勵「荼毒室」諸友!
「好青年荼毒室」之命名,看似怪誕,實典出於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畢生之行宜。其精神就是引導世人對習以為常的事物、價值,乃至行事方式予以深究,甚或置以懷疑,務求活出一較有反思的人生。蘇格拉底當年所以不容於世,被以「荼毒青年」入罪,其中一重大原委亦溯源於此,但這不妨礙蘇氏之終於成為西方哲人之楷模,其行宜足與中土的孔子相互輝映。
「好青年荼毒室」諸「室友」最近欲把共十三篇作品結集成冊,並求序於我。我近日雖然事忙,但出於對諸生工作理念之認同,當亦全力支持。經把各篇章細讀一通,更感受到作者們設立「荼毒室」網上哲學討論平台之初心。茲據讀後感想,臚列數點,權作推介:
1. 作者都能從日常生活中最不經意的現象出發,帶出許多經典性的哲學問題,並對這些問題為何會構成吾人之困惑,有很好的鋪陳與解釋。十三篇論述許多雖或仍有一點改善的空間,但明顯地都是經過深思的細作。
2. 從表達方面看,許多作者靈巧地運用了興、比的技法帶出議題,生動之餘讓人感到親切:如從一碟芙蓉蛋飯的偏好而帶出死亡的焦慮。如從「我的志願」這老掉牙的小學作文命題切入「真我」的思考。如從約見朋友的缺席而引入「無」的反省。又如同一作者把自己分拆為「張三」和「李四」,以自擬的對話反思身分認同問題。如通過世人都有共鳴的「怕寂寞」直逼「他者」之發現與人我關係之艱難。如從吾人於動物跟前裸露之不會有羞恥感,比對於吾人羞於他人眼前赤身露體,以帶出「他者」的存在及其對自我的影響⋯⋯
3. 在處理各種哲學問題時,作者們都能善用古今中外哲學家們的見解,包括孔子、莊子、巴門尼德斯、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胡塞爾、海德格、沙特、史提芬遜、傅柯、孔恩、列維納斯、辛格、湯姆雷根……。但與其只平鋪直敘其學說,作者都能緊扣著問題之所需,藉徵引他說展示並貫徹自己的一定思路,譲讀者於增進知識之餘,不致於迷失追索問題之方向。
4.「荼毒室」網絡文章原有困難度分五等的設定,今次成篇雖沒有標明,但顯然困難度還是有分別的。十三篇固多清徹易懂的文字,其他即使表面上稍為難讀,讀者只要細心揣摩,還是不難最後取得智性收穫所帶來的驚喜!況且全書有不少理論上的亮點,即使離開相關的課題,還是值到吾人深入思考的:如莊子「然不然」與「可不可」之辨,如近代天文學「地心説」與「日心説」於常識背後的理論判準考慮;如懷疑精神揮之不去的糾纏;如所謂「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引入等⋯⋯這些論點在本書雖大都只驚鴻一瞥,但都值得年青讀者們日後深究。
5. 作者們雖就各重要哲學問題條分理析,而且於論述時詳徵博引,但都能做到很可貴的一點:就是避免作獨斷的結論。就此而言,他們都貫徹了「好青年荼毒室」成立的宗旨:就是哲學問題的披露與確認才是哲學反思得以肇始的關鍵。藉著哲學反思,吾人的生活儘管不一定因而得到立刻的改善,但起碼會活得較為明白和較有尊嚴。作者們似都深諳,其實哲學問題的反思一旦開始了,答案便將接踵而來,但與問題意識相比之下,答案並不是更重要,而且每一答案也無所謂最終極!
西方近世哲學巨擘康德於《何謂啟蒙》這篇短論中開宗明義便說:「所謂啟蒙,其實是要讓吾人踏出咎由自取的蒙昧;而所謂蒙昧,不外是吾人之未能於不倚賴他人指導的條件下運用自己的理性。這種蒙昧之所以是咎由自取,是因為人不是沒有理性,而只是沒有決心和膽量於沒有他人指導的情況下使用之。因此,啟蒙的格言就是:Sapere aude! 放膽去使用你的理性!」人生於世上,在世代的傳承中,後來者接受前人的啟迪是教育的必經步伐。但首先,舊知識、舊風尚、舊準則並不一定都合理,而且時移世易,人類社會的挑戰推陳出新,每一代的新人大概不能只憑抱殘守缺便可解決所有問題。故於妥善吸取舊知識的同時,必須持反思和批判的態度,才能因應新的處境以開新局。康德所說的「蒙昧」,德文是 Unmündigkeit,在日用語中也解作「未成年」,從字源上看,甚至可指人之「未有話語權」這心理階段。故康德論啟蒙,所針對的,並非兒童的教育,反而是成人之猶如童蒙一般,自甘於接受權威,和於種種公共事務之前噤若寒蟬。故康德在同一篇章中,對現代的公民社會提出的重大呼籲,也正是「理性的公共運用」,說得更嚴格一點,是「理性於一切細節上的公共運用」( von seiner Vernunft in allen Stücken öffentlichen Gebrauch zu machen)。今天喜見「好青年荼毒室」諸友初試啼聲,已就許多值得世人關注的議題作出可觀的反思,這已是本系學生之新猷。然而,吾人生命的處境中,或吾人生活的社會中,需要我們考慮的「細節」還多著呢!故謹再以康德此語相贈,並相期共勉!
關子尹
2017年6月20日於野鶴閒雲齋
《好青年哲學讀本》目錄︰
學生再次感謝關老師賜序。
若謂目錄是觀全書之一孔,則拙著全書,又何嘗不是觀哲學弱水三千之一孔。文章千古事,我們寫書時雖已全力以赴、不敢輕率,但限於才學,疏漏難免,尚祈博雅君子不吝賜正。倘若拙作能引導室友就某個哲學問題想下去,甚至竟從中得着些許啟發,則我們於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