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島》的「惡」論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分享文章︰

作者:MK Kong  難度︰★★★★☆

 

  我大膽猜想,漫畫《自殺島》是一個關於「惡/邪惡」(evils)的論說。且容這篇文章想給你戴上一副理論的眼鏡去看這套漫畫。其實,第一期漫畫的封面或許早已提示了作品的主題︰「在這個島上最可怕的東西是人」。

  先引介一下「惡/邪惡」這個概念。它所涉甚廣,至少與「好」一樣遼闊。它不局限於傷害他人或自己的惡行,如個人性格的缺憾與惡習亦算一種惡,無妄之災亦如是。《自殺島》集中討論體現代人身上的惡,但即使是人的邪惡亦不只有一種 ── 漫畫嘗試理解三種不同的邪惡,並且希望最終透過故事來維護一套解決自殺之惡的方案。如何可以救回企圖自殺者?人為何又會被這些邪惡所纏繞?這些解答當中隱含了一種人性的理解。

第一種惡︰美好的缺損

  《自殺島》的故事由講述社會上一班自殺未遂的人開始。在大都市裡,人為何會尋死?最刻板的例子是,因為種種原因,人失去了一些重要而美好的東西,大受打擊後失去了生存動力,繼而選擇離開人世。即使那些人不算失去了甚麼美好東西(因為從來沒擁有過),亦可以因為從一開始就缺乏了某種美好東西而心生去意。在這個框架底下,美好事物的缺乏,就是自殺者視自己生命之為惡的原因。簡而言之,人企圖自殺的一般原因是缺乏或者失去了重要而美好的事物。

  對這一種惡,漫畫提出了一個「拯救」的方案。荒廢的「自殺島」其實意味着一個「nothing to lose」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之下,人既然沒剩甚麼美好的東西可以再失去,也就沒有可以再變得更差。「自殺島」的計劃 ── 把人置於貧乏的狀態,其實是作者提出來想要對付這一種惡的方案。作者相信,在一個物質貧乏的狀態之下,人的生存本能就會發揮作用。

  計劃如何可以拯救那些從來沒擁有過/一開始就缺乏美好東西的人?可行的答案在於解答另一個問題:為何這種人會尋死?那些美好的東西必定是缺乏者自己視之為重要,例如朋友。但如果他從來未擁有過朋友,又怎會認為那些東西對他而然是美好而重要的呢?關鍵在於人際比較。某個從來未交過朋友的人,觀察到身邊有朋友的人是如何歡笑時,自然會明白自己缺乏了一些很重要而美好的東西。那麼,我們就可以明白到將一夥陌生人拋到「自殺島」的計劃如何可以解決這種缺乏的惡。因為大家被拋到這個荒島上都是孤立無援,所以大家一開始都是差不多的貧乏。那麼,那些一開始就缺乏美好東西的人就不再處處感受到過往生活裡的人際比較帶來的落差。或甚,他們會看到一絲希望,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島上「重新出發」,不再落於人後。我們似乎可以從阿界(カイ)一開始的積極獻計與與人合作的態度那裡觀察到這一種作用。

  另外,人的生存本能也能發揮作用。漫畫主角阿政(セイ)在求生獵殺野鹿的過程中,不只喚醒了野外求生的本能,竟然還喚醒了他對生命的尊重,包括他自己的生命。獵殺野鹿是殺戮或者了結了一個生命,卻反而喚醒了人對生命的尊重,這難道不是很吊詭嗎?

  其實主角說他從野鹿身上感受到生存的氣息,這只是個求生本能醒覺的隱喻。他感受到的,不只是野鹿的生存氣息,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生存氣息 ── 他自己的本能、需求與欲望!這個醒覺的過程其實由漫畫一開始已經鋪陳着︰直視死亡(屍骨)時的恐懼、對異性的愛慾、對朋友的關懷以至於透過群體合作才能生存的覺悟。這一切都是最基本的人性。這種人性不是人獨有,而是野鹿也有的本能。主角覺悟到的不只是人性,亦是眾多生命的共通之性。

  作者大概認為,一方面,人在大都市這種「不會餓死」的環境裡,求生本能沒有好好發揮功能來支持着人的生存意志。另一方面,大都市的豐盛使得「美好」的標準定得很高,以致一些基本需要的滿足只能算「普通」。因此,解決自殺之惡的方法自然是「自殺島」的生存遊戲,嘗試喚醒失效的人性,讓人重新明白滿足基本需要的美好。最終這個象徵着荒廢腐壞的「自殺島」也會跟隨角色的覺悟而浴火重生。《自殺島》就是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故事。

  可是,這個「救贖計劃」太過完美。世上豈止「美好的缺損」一種「惡」呢?作者清楚知道這一點,所以漫畫的主要情節大半都用於描述作者/主角與另外兩種「惡」交手的過程。

第二種惡︰讚頌矛盾與荒誕

  從社會的矛盾與荒謬中獲得快樂,這種「惡」表現在《自殺島》的角色澤田(サワダ)身上。他也許同時喻意着社會上的權貴、惡霸與政客。不過,更重要的是,這種莫名的快樂/欲念並不由於美好事情存在或者缺乏,而是因為事情突破平淡與正常的範圍。事情孰好孰不好皆非重點,重點在於東西互相衝突與令人不安的異樣。

  漫畫裡,澤田不只喜愛看人亂交,甚至對人吃人的事亦覺得很有趣。他最愛看到人性的矛盾與掙扎,例如阿智(トモ)擁有男性身體卻有女性心靈就叫他興奮莫名。當然最叫人難忘的,是他最後活生生被鯊魚撕咬的一幕……他竟然還在興奮地笑……

  澤田是主角的敵對陣營的頭子,卻並非一個單純地作惡與破壞的人物。他甚至成功帶領他的社群裡建立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另類秩序。這亦說明這種惡的一個側面︰它的問題不是缺乏美好。只要澤田仍然覺得他建立的那個秩序夠破格、夠荒唐,他便樂意去維持那個群體的利益與秩序。它的問題是缺乏穩定,任得再荒唐的事情不斷重複亦會成了一種慣常。習以為常的事情,對澤田或這種惡來說,就不再有意思。舊的矛盾與荒謬不再有意義,就只好找一些新的刺激。為了一些更厲害的矛盾與荒謬 ── 島上兩邊陣營的全面戰爭,澤田不惜犧牲整村人的性命作為代價。

  在作者的救贖計劃底下,人性光輝最終勝過澤田的劇情雖然很老套,但作者的看法不止於此。他似乎認為,這種惡不是真正的人會擁有的惡。在澤田死後,作者刻意交代他內心其實膽小如鼠的真面目。重點是,澤田的惡其實最初只是想裝兇作勢而扮成如此,後來再慢慢習而成之。作者想說,人性在原初之時並不會擁有此瘋狂的惡,卻是人在社會弱肉強食的競爭底下才會產生出來。這種關於惡與人性的論說有沒有說服力,就由看倌定論了。

第三種惡︰純粹的刪除/破壞/毀滅

  有一種純粹的惡,本身不受其他東西所驅動,它純粹為了破壞而破壞,甚至不惜否定其他價值。不論好壞,中性以至邪惡的事情統統都要被破壞。這種惡原則上可以不斷繼續,永不止息。全世界都可以被它消滅,但包括它自己在內嗎?

  這種惡或許像一個為了刪除所有程式的程式,它存在目的是為了卸裝電腦裡所有的程式。如果它的目的是不斷地卸裝任何的電腦程式,最終有一個問題要解決:它會不會把自己都刪除呢?這個問題亦是純粹的惡會面對的問題 ── 究竟純粹的惡會不會把自己都毀掉呢?

  阿界(カイ)在漫畫的中後期就是這種惡的代表。他的心意之所以由幫助他人轉變為此等惡念,乃基於對人性的絕望。他認為,人性再沒有一絲值得存在。於是阿界想盡辦法要送所有人上黃泉路。真的是所有人 ── 包括他自己。因此他才會說,待他葬送所有人之後「我也馬上會上路」。

  這種惡的特徵,是純粹為了破壞而破壞。它的代表 ── 阿界 ── 會如何終結,可能帶來矛盾︰如果最後他不消滅自己,那麼,他就不是純粹為了破壞而破壞,而他亦不是真誠地相信人性是絕望的。穿鑿附會一點說,這個矛盾的可能亦是使得鍾愛矛盾的澤田如此喜愛與重用他的原因。

  如果阿界真是純粹之惡的化身,那他似乎最終就會消滅自己。可是,在此之先他得要破壞一切,這意味着毀滅島上的一切人然後自毀!因此,作者要麼承認整個「自殺島」方案失敗了,要麼當然就要將他「處理掉」了!作者如何處理與回應這一種惡的問題?它又是否一種人可能完全擁有的惡?或者,正常的人如何才會變成如此?人性出了甚麼問題才會使阿界變得如此邪惡?讀者請自行去看漫畫的結局吧,哈~

最後,阿界流淚(!)的一幕,第167話


注:

關於漫畫,可參考中文維基百科︰「《自殺島》(日語:自殺島),日本漫畫作品。作者為森恒二。於漫畫雜誌—《YOUNG ANIMAL》2008 年 22 號開始連載至 2016 年 17 號完結。全 17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