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甚麼是舞蹈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MK老師  難度:★★★☆☆

 

  前陣子荼毒室與城市當代舞蹈團合作演出,在上第一堂排舞課之前,伍宇烈(Yuri)老師就叫我們選擇三張「能夠在當中看見舞蹈」的圖片,思前想後便有了「舞蹈是身體的詩」的念頭。後來到了開始排舞的時候,Yuri 與其他老師說出過種種的排舞指導彷彿都逼使我再去思考一下。於是乎便有了這篇「功課」。

  首先,很多當代藝術作品都試圖打破各種藝術的定義,彷彿定義就是創作必須破除的限制。那麼定義藝術或者舞蹈是否再無必要?未必,至少定義可以為當代藝術確立一些清晰的挑戰對象。沒有厲害的巨人歌利亞就沒有勇敢的大衛。

  稍加思量,舞蹈的姿勢或動作必定有「奇異」或不甚平常的地方,與日常生活的「行行企企」不同。由此生出第一個定義去逐步展開思考︰

  舞蹈 = 用身體擺出一些奇異的姿勢或動作?

(攝自 MTR Sleepers 的 IG )

  乘客以不尋常的姿態睡在車廂的例子顯示出上面的定義並不充足︰我們不會認為在地鐵睡姿奇異的人正在跳舞。我想他們的姿勢動作或許還失缺了一些表達的意圖,舞蹈大多用來表達人的個性、情感、思想。雖然旁人可以看到在地鐵展現出高難度睡姿的人很疲憊,但是當事人並非想要透過身體姿勢或動作去告知旁人「他很疲憊」。他只是想要瞓覺才擺出這姿勢。只要成功瞓覺,他就達成目的。別人的看法並不相干。

  舞蹈表演可以達成很多不同的目的,包括賺錢或者慈善等用途,但這些目的達成與否並不決定其動作是否舞蹈。但有一些意圖或者目的似乎是內在於舞蹈,例如(個性、情感、思想的)表達的目的或意圖。假如當事人的動作沒有想要表達甚麼(或者表達的意圖失敗了),那麼其動作便不能夠算作舞蹈。如此又生出第二個條件︰

  舞蹈 = 用身體去表達一些個性、情感、思想的姿勢或動作?

(圖示︰手語符號)(圖示︰手舞)

  這個定義似乎還未足夠︰雖然手語合乎了定義而且它的表達能力足夠複雜得可以表達很多個性、情感、思想,然而手語卻並非舞蹈或手舞。手語符號似乎可以完全對應日常語言,其表達能力大概比舞蹈更強,可是我們不會認為手語比手舞更加稱得上為舞蹈。

  雖然手語動作滿足了「意圖表達個性、情感、思想」的定義但並不表示它就是舞蹈,但「意圖表達」似乎仍然是舞蹈的必要條件或者基本門檻,至少它排除了「地下鐵睡者」這類例子。而且,舞蹈表演與很多藝術一樣的確時常強調其想要表演與傳遞的訊息是甚麼。

  所以,我暫時不願意棄掉整個關於表達的說法。似乎只要我成功增加一些條件限制去排除開手語,以至於把手語與手舞區分開來,如此定義便會足夠。手語與手舞的分別在哪?如果手語就是手的語言文字,那麼手舞大概就是手的詩吧︰

  舞蹈 = 用身體以詩的方式去表達……

  這定義很吸引,似乎把握到手語與手舞的微妙分別,其關鍵在於將「身體語言」的舞蹈類比作文字語言的詩,值得分析一下兩者的異同。

  首先甚麼是文字詩?我們可以先從一般人對「詩」的概念開始。詩即有節奏的文章,有些詩原本就是配有音樂的歌詞。這一點詩與舞很相似。兩者一般都有其節奏或節拍。詩配上音樂可以成為詩歌,舞配上音樂可以成為歌舞。音樂幫助詩與舞營做氣氛或掀起受眾的情感,它幫助塑造詩與舞想要表達內容的意義。兩者的作品皆可以容納不同的詮釋,例如作品意義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表演或表達方式。

  接下來嘗試想想差異,從表達能力的角度看︰

  詩的載體是文字與語音,舞的載體則是肢體動作。文字可以不斷被重印而不失原貌,讓其承載的內容看似恆久不變的常數。肢體動作卻會因人而異且隨時間變化,讓其承載的內容更像一些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的變數。於是,文字作為的表達工具似乎可以令訊息跨越更長的時間與距離。那麼,肢體動作作為表達工具又有何相對的優勢?

  肢體動作作為表達個性的工具比文字更好?雖然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些差異,但文字的筆跡、讀音、行文皆可以有不同的個人特色。亦不見得尋找兩個相似文字風格的人比尋找兩個相似體態的人容易。所以,這方面兩者似乎難分高下。

  肢體動作作為表達情感的工具比文字更好?例如,每個人都有些完全私人的感受。我可以嘗試用共通的文字描述那些感受,但那個感受從來只有自己真切感覺得到。節拍與音樂似乎可以讓不同人同時進入某個身體狀態,從而直接感覺到某個私人的感受,例如緩慢節奏令所有聽的人感到放鬆。有節拍在其中的肢體動作,(例如身體一上一落)就是具象化的「音樂」。透過欣賞舞蹈,受眾於是乎真的看見「音樂」。所以,舞蹈可以從視覺感觀的層面直接掀動人的情感,而文字只能夠間接透過思想與概念掀動人。

  似乎比起文字語言,舞蹈在表達情感方面猶有獨特之處。最後考慮思想的表達。直觀而然很難相信肢體動作在表達思想方面會比文字更好。不然我現在就把論證給你跳出來看看(放心,此處只有文字)。歸根究底,舞蹈如何可以表達複雜的思想呢?問題十分困難,以下我只能夠旁敲側擊。

 

詩與舞何表達思想

  一場舞蹈可以表達千言萬語,至少寫得出長篇大論的舞評家會如此認為。那麼肢體動作表達的訊息量原則上可以很多,問題只是很少人解讀到訊息或者每個解讀可以很不同,所以肢體動作不利日常溝通?但這個「問題」其實只有當我們假設表達的目的是日常溝通才可算是真正的困難。舞蹈表演並非要幫助我們處理日常的生活事務,儘管舞蹈有時會以不尋常的方式去表現出日常生活的種種。所以即使舞蹈表演有多種解讀亦不成問題,反而對於喜歡摸索意義的人來說更添趣味。

  詩與一般文章的分別在於詩以不尋常的方式去表現那些有日常意義的文字組合。類比下去,手舞與手語的區別亦在於舞蹈以不尋常的方式去表現那些有日常意義的動作組合。

  刻意偏離或者違反某些語言規則或文法的文字組合可以引起詩意︰

「The curves of your lips rewrite history」或者「Ideas sleep furiously」

麻煩的是,刻意偏離或者違反某些語言規則的文字組合亦可以笑話或單純無意義的句子︰

「When life gives you melons, you might be dyslexic.」或「Quadruplicity drinks procrastination」

  荒謬笑話與詩的分別似乎在於,詩可以這種方式表達出來的某些別具詩意的甚麼,故且稱之為意像。意像的意思為何並非完全由主觀決定──並非受眾或作者覺得意像荒謬便是荒謬,亦非受眾或作者覺得有詩意則有詩意。如果聽眾聽完一首嚴肅的哀道詩卻發笑,他很可能錯讀了那首詩。所以,意像的解讀亦有好壞對錯可言。

  另外,笑話可以有詩意,或者有刻意引人發笑的詩。意像是荒謬還是豐有詩意則關乎具體的語境、作者的意圖與技巧、受眾的閱讀能力,等等。所以,我笨拙的舞步真的很容易變成滑稽的馬戲,但如此當然還不算最壞的情況,至少馬戲亦可以娛人。

  在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有實際意義的動作,例如提起腳跟想要拿高處的物件,將它刻意以某些特殊方式表現出來,它可以變成芭蕾舞的動作,其表達的意像可以是「離開塵世而伸向永恆」。芭蕾舞如何表達到這些意像想必須要依賴比起「提起腳跟」更多的東西,背後令理解得以可能的脈絡必定包含很多元素。舞蹈家與舞評家似乎就掌握了這個「如何」的知識。

  文字如何表達到意義的知識比較容易掌握。作為日常溝通的主要工具,溝通效率會要求所有語言使用者跟從大抵一致的格式、文法、筆劃去傳遞一些大致穩定的意義。與之相對,肢體動作並非以有效溝通為主要目的,身體於是更大程度地可以在各種生活形式與脈絡底下有各種不同的用處與意義。例如,蹲下的動作在狩獵脈絡下有準備伏擊獵物的用處與意義,在農耕或者監獄的脈絡下又有完全不同的用處與意義。不同的脈絡(小至服裝、燈光、場地,大至歷史、文化、社會等)極大程度地決定了肢體動作的不同意義。

 

小結︰身體詩的獨特

  終於可以粗略斷言一下,身體詩(舞)比起文字詩在表達思想上有何獨特之處。根據以上的理路,詩皆必須透過玩弄概有的語言符號與文法去表達複雜的思想。文字詩的符號與文法取自日常語言,較為一板一眼,而身體詩(舞)的符號與文法比較之下則更能變化萬千。

交畢這份「功課」後,我再看看舞蹈哲學家有甚麼更有趣的理論。

 

原文刊於《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