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作者:劉保禧 難度:★★★☆☆
《鋼鍊》(《鋼の錬金術師》)運用了不少基督教的意象,但如果只是談談每一話之前的十字架蛇圖騰,或者人造人如何象徵七宗罪,似乎都不夠深入。
《鋼鍊》的精彩之處,不只是因為運用了這些意象,更在於掌握到這些意象背後的道理,而且融合得天衣無縫。其中最有趣的,是《鋼鍊》與《創世記》原來可以仔細並讀。
創世神話:起源與歸宿
首先談談一些關於《創世記》的解讀。
《創世記》牽涉兩個創世故事(創 1:1 – 2: 4;創 2:4 – 3:24),我只討論第二個,亦即亞當與夏娃的故事。[1]我也不按「原罪說」等神學解讀,而會參考人類學式的研究,嘗試從「創世神話」的角度分析。[2]
創世神話普遍見於各個人類文明,並非《聖經》所獨有。大多數的創世故事都會回答兩個問題:
《創世記》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沒有什麼特別,大家耳熟能詳:上帝耶和華創造天地,並運用塵土創造了人類的始祖亞當(創 2: 7)。不過,這裏有個小節值得留意。塵土(adamah)是亞當(adam)的字源,表示塵土是人類的來源。人的歸宿就是「麈歸塵,土歸土」(創 3: 19)。生命完結了,歸於塵土,不會再去另外一個地方。在舊約中,猶太人祈求降福於人間,並不渴求天國或者靈魂不朽。所以,亞當活到 930 歲辭世(創 5: 5),被認為是蒙福的。
解讀第二個問題,可於故事中的善惡智慧之樹找到線索。首先,這棵樹直接跟死亡有關。上帝對亞當下過戒諭,絕不可摘吃善惡智慧之樹的果子,否則當天必死(創 2: 16 – 17)。其次,這棵樹跟某種知識有關。蛇在引誘夏娃時,指出上帝害怕人類摘食善惡智慧之樹後開了眼睛,變得跟上帝一樣(創 3: 4 – 5)。問題是,亞當與夏娃摘吃果子後沒有就此死去,也不見得獲得了什麼分辨善惡的智慧。
其實,亞當與夏娃真的開了眼睛。兩人摘吃善惡智慧之樹果子前後確有分別:
對於赤身露體有否感到羞恥,是兩人摘吃禁果前後的唯一分別。直接點說,他們所獲得的「知識」,乃是性的覺醒,所以他們對於自己赤身露體才有羞恥感覺。人在摘吃善惡智慧之樹的果子後,開了眼睛,亦具備了「創生」的能力。而「創生」是基督教之中最重要而神聖的能力:上帝所以偉大,就在於創造天地萬物,賦予人類生命。現在人類有了性的自覺,同樣可以創造生命。
我這樣說,有原文證據支持。
故事接下來出現了一段有趣的文字:
以上都是《創世記》四章一節的翻譯。亞當「相認」、「知道」他的太太然後產子,按照中文字面意思是解不通的;英文的 KJV 版本的用字是「knew」,情況類同;基督教和合本則意譯為「同房」,表示兩人發生了性行為。希伯來原文用字是「yada」,既有「知識」的意思,也寓意「性的親密」。[4]在這個意義下,善惡智慧之樹的「智慧」(knowledge)非關善惡[5],而是一種關於創生的知識與能力,表現為男女之間的性行為。以上四章一節,顯示亞當與夏娃獲取了上帝最神聖的能力 ── 創生。可以說,《創世記》是一個關於生命、死亡、創造等大課題的故事。
生命的代價
《鋼鍊》也是一個關於生命、死亡、創造的故事。
當漫畫發展至愛德華與艾爾兩兄弟回憶進行「人體鍊成」前後,故事就逐步鋪陳上述的主題。例如第 19 話〈代替你們〉,愛德華與雲尼到拉修山谷修復機械鎧,途中他們為一對夫婦接生,嬰兒順產出生後,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荒川弘,《鋼之鍊金術師(5)》,玉皇朝,2005 年,92-93 頁
愛德華驚嘆生命的誕生,並且指出鍊金術師數百年來無法做到「人類創造人類」,但女人用 280日就成功了。所謂「人類創造人類」,其實就是男女的性事繁殖。鍊金術與性繁殖,在此串連起來,而兩者的共通點正是「創造」。
故事繼續發展,第 20 話〈師父的恐怖〉說到兩兄弟重遇師父泉‧卡迪斯。其中有一位小女孩美妮抱着死去的小貓智子,希望泉師父用鍊金術令智子起死回生。泉告訴美妮,生命不同於物品,破壞的物品可以修復,逝去的生命則不可挽回。這是鍊金術的邊界,也是「人類創造人類」的邊界,無論是鍊金術抑或性繁殖,都無法令死去的生命復活。
荒川弘,《鋼之鍊金術師(5)》,玉皇朝,2005 年,146 頁
塵歸塵,土歸土,生命完結了,歸於塵土,不會再去另外一個地方。《創世記》的死亡觀念,在此又再出現。
第 21 話與 24 話是愛德華與艾爾兩兄弟的回憶。兩人憶述「人體鍊成」失敗的始末。兩兄弟想讓死去的母親復活,於是努力學習鍊金術,希望創造母親的生命。愛德華進行「人體鍊成」時,進入了「真理之門」,門上刻着一棵樹。他洞見了「真理」,從此不需要鍊成陣也可以使用鍊金術,但代價是犧牲自己的左腳(後來他再用自己的右手換取弟弟艾爾的靈魂)。「人體鍊成」以失敗告終,鍊成出來的只是一團血肉,兩兄弟的母親還是沒有復活。
綜合這些線索,到底荒川弘說了《創世記》中的什麼信息?
等價交換
我猜荒川弘說的是「等價交換」。動畫《鋼鍊FA》(2009)第 2 至 8 話的開場白,用 30 秒就說明了這個原則:
鍊金術即分析、分解及重組物質的科學,但並非萬能的技術,無法無中生有。想獲得什麼,就必須支付同等的代價,此即鍊金術的基本原則「等價交換」。鍊金術師亦有禁忌,即人體鍊成,任何人都不可破此禁忌。
我們可以將這段文字「翻譯」為《創世記》的語言:性事繁殖是藉著男女交配、女人再用 280 日孕育生命的創造,但這種創造並非萬能,無法起死回生。想獲得什麼,就必須支付同等的代價。人類祖先以個體的死亡換取了族群的不朽。這是等價交換。在《創世記》,生命之樹與善惡智慧之樹象徵人類生存的兩種可能,如果亞當與夏娃最初選擇摘吃生命樹的果子,人就會「永遠不死」(創 3: 22);兩人卻違背上帝意旨摘吃善惡智慧樹的果子,自此人會死亡,卻具備了以性創生的能力。性事繁殖是摘食禁果後的能力,人類為此付出代價,自此女人懷孕生育都有痛楚,男人辛勤一生才能果腹(創 3: 16 – 19),更被逐出了伊甸園(創 3: 23)。
對照簡表
如果我們願意擴闊一點眼光,就會發現上述「等價交換」原則在一些創世神話都出現過。馬達加斯加就有一個傳說[6]:上帝問世界上第一對男女想要成為月亮抑或香蕉。月有陰晴圓缺,成為月亮,意味人的生命會由年輕活到蒼老,後又回復青春,周而復始;香蕉可以播種,成為香蕉,意味生命雖會枯朽,但又會延綿不斷,繁衍眾多。男女聽後,反覆思量。成為月亮,雖然可以得到永生,兩人卻是孤獨地生存着,世界一片寂天寞地;成為香蕉,卻可以繁衍後代,消除寂寞。這對男女最終選擇了做香蕉,為往後的人選擇了死亡與不朽的方式:作為個體的人,始終都會死亡;作為族群的人類,卻因繁衍而不朽。
舊約聖經同樣抱持這種死亡與不朽的觀點,而這觀點跟新約的有明顯差別。新約的「復活」、「永生」、「神的國」在舊約的猶太人看來都有點不可思議。舊約談的是塵歸塵,土歸土,生命只有一次,復活亦不可能。[7]因此,人死不能復生所引起的遺憾、後悔,在新約幾乎是不可見的。《鋼鍊》就把握到這種觀念的精髓,從主角兩兄弟對母親的思念、人體鍊成的失敗、主角父親賀恩漢擁有近乎不死身而感到孤寂,凡此種種,都是上述死亡觀不同層次的描畫。
性是神聖,亦是墮落
如果說鍊金術是《鋼鍊》的主軸,類比來說,「性」就是舊約聖經(乃至新約)的主軸。今天我們見到一些基督教團體與教徒,他們對待「性」的態度多少令人感到大惑不解:為什麼天主教至今仍然反對信徒用避孕套?為什麼臺灣有基督教團體反對同性婚姻並說「真愛的起源是性器官」?[8]為什麼香港藝人高皓正建議讀者「脫離自瀆」?[9]
在這些保守觀點背後,其實還是有理可說。「性」等如是基督徒的鍊金術,亦是人所具備的最接近神的能力。從基督教的觀點看,性事牽涉生死,這種創造生命的能力克服了死亡的限制,必須慎重看待。「性」的真正目的是生殖,而非個人享樂。如果純粹為了個人享樂,就是輕視了「性」的莊嚴、神聖、偉大。結果,基督教抱持相當弔詭的觀點:性是最神聖的,亦是最墮落的。神聖,因為性行為分享了上帝的創生能力,人藉此可以創造生命;墮落,因為人是因背棄上帝摘食禁果而獲得這種能力。
感謝荒川弘,為我們創作了一個以「鍊金術」為主題的奇幻世界,亦為我們提供一條開啟基督教之門的鑰匙。作為流行漫畫,讀者毋須是基督教徒亦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具備宗教背景的又可以從中領略一下知性的趣味。我很喜歡這套漫畫,希望你也喜歡;我看到的「真理」,希望你也可以分享得到。
後記:以下是《鋼鍊FA》(2009)第 2 至 8 話開場白的片段。對白說「鍊金術」,畫面就配上生命之樹/善惡智慧之樹;對白說鍊金術「無法無中生有」,畫面就配上一男一女交疊再孕育成生命的狀態。信息與畫面配合一流,《鋼鍊》可以成為經典,絕非偶然。
參考資料
- Boadt, Lawrence. 1984. “Genesis1-11” in Reading the Old Testamen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Paulist Press, pp. 109-132.
- Hayes, Christine. 2012.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Kvam, K., Schearing, L. & Ziegler, V. (ed.) 1999. Eve & Adam: Jewish, Christian, and Muslim Readings on Genesis and Gende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Meade, Erica Helm. 2001. The Moon in the Well: Wisdom Tales to Transform Your Life, Family, and Community. Chicago: Open Court.
- 馮象譯注,2006。《摩西五經》。香港:牛津大學。
[1] 《創世記》有兩個創世故事是神學的基本知識,在此不贅,有興趣的請參考 Boadt (1984: 109-132); Hayes (2012: 29-42; 43-57)。
[2] 例如劍橋著名人類學家弗雷澤(James Frazer)在 1890 年出版的《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硏究》(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就是箇中典範。
[3] 關於《創世記》的中文翻譯,本文主要採用馮象(2006)的版本。
[4] “…the Hebrew verb yada (the root of “knew” NRSV) sometimes refers to sexual intimacy. Since the result of this ‘‘knowing” is the conception/birth of Cain, then its use in this verse may represent the first unambiguous sexual reference in Genesis.” (Kvam, Schearing & Ziegler, 1999: 37)
[5] 所謂「善惡」云云,希伯來原文本來泛指「萬物」,沒有特別意思。簡單一點的解釋,請參考維基百科:“The phrase in Hebrew: טוֹב וָרָע, tov V’ra translatable as good and evil, may be an example of the type of figure of speech known as merism. This literary device pairs opposite terms together, in order to create a general meaning; so that the phrase “good and evil” would simply imply “everyth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ee_of_the_knowledge_of_good_and_evil#Composition
[6] Meade, Erica Helm. 2001. “Why Death is Like the Banana Tree,” The Moon in the Well: Wisdom Tales to Transform Your Life, Family, and Community. Chicago: Open Court, pp. 141-142.
[7] 舊約中有不少文字表達了這個意思,例如:「他們死了,必不能再活。他們去世,必不能再起。因為你刑罰他們,毀滅他們,他們的名號就全然消滅。」(賽 26: 14);「我們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潑在地上,不能收回。」(撒下 14: 14)
[8] 相關新聞報導,請瀏覽:http://www.nownews.com/n/2016/11/24/2316743
[9] 詳細內容,可參閱高皓正的個人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151367155862986&id=282245972985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