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涉理論﹙三﹚:弗雷格的後設語言理論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嚴振邦  難度:★★★★★

 

  上回講到,弗雷格以三種自然語言中的現象,說明為何「名字的意思就只是它所代表的東西」這說法站不住腳。﹙如果大家還記得是哪三個現象,可以直接跳去「弗雷格的後設語言理論」一節。若然想再看一次有關這三個現象的詳細解釋,可以再讀一次上一篇文章。﹚

空名:如果「名字的意思就只是它所代表的東西」,那麼空名﹙如前文所說的「祝融星」﹚就會因為沒有代表任何東西,可以說跟哭泣聲一樣絕無意義 [1]。可是,有人跟我們說「祝融星影響了水星的軌跡」、「祝融星並不存在」這種句子時,我們明明覺得這些句子有完整意思啊,這怎麼可能?「祝融星」這名字沒有代表任何東西,那句子不是應該沒有完整意思嗎?

 

同義詞互換:兩個字若果同義,按道理我們我們在句子中把這兩個字互換,應該不會影響到整句句子是真還是假。若「我昨天跟老公吃飯」是真的話,「我昨天跟丈夫吃飯」也一定是真啦,不可能一句真但另一句假。然而,如果白水不知道孔明是諸葛亮的話,便可能「白水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為真,但「白水認為孔明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為假。但明明「諸葛亮」和「孔明」都指一個東西,應該是同義詞,為甚麼不能互換呢?

 

等同句:若名字的意思就只是它所代表的那東西,而且「Phosphorus」和「Hesperus」都是指同一顆星,那按道理「Phosphorus = Hesperus」和「Phosphorus = Phosphorus」這兩句句子應該是同樣意思。但前句是天文學的大發現,而後句卻是所有人都知道為真的句子,由此可見它們所帶的信息並不一樣。但是,名字不是只是它所代表的那東西嗎?如此,這兩句句子怎麼可能意思不一樣?

弗雷格的後設語言理論

  弗雷格自己當然有自己的理論來回應。在語言哲學以外,弗雷格主要的哲學研究,其實是個數學哲學計劃 [2],而又因為數學裏最常用到的是「等同句」﹙如「x+y = z」﹚,所以上面三個問題當中,他對「等同句」的語意最感興趣,也成為了他在語言哲學的入手之處。

  那弗雷格會怎樣解決「等同句」的語意問題呢?弗雷格在不同時期,曾經提出過不同的解決方案。而這篇文章,會首先跟大家談談他早期在《概念符號》﹙Begriffsschrift﹚一書中提出的「後設語言理論」。

等同句

  等同句的難題在於﹙1﹚「Phosphorus = Hesperus」和「Phosphorus = Phosphorus」有不一樣的意思和﹙2﹚「Phosphorus = Hesperus」是句需要經驗觀察才可以知道真假的句子,而「Phosphorus = Phosphorus」則不需要經驗,卻能斷定為真。

  弗雷格認為,若按照未經反省的直覺,把名字的意思看成「只是它所代表的東西」,那必定不能說明等同句的意思。「Phosphorus」和「Hesperus」兩個名字代表的都是同一顆星﹙金星﹚,若我們認為這兩個名字在等同句中還是指稱金星的話,那肯定「Phosphorus = Hesperus」的意思就只是「金星這東西自己等同於自己」。但這明顯不可能正確:一來我們不用觀察也知道「金星自己等同於自己」,若然如此就是所謂的天文學大發現,又何用大費周章供養這麼多天文學家?﹙可能正正因此我們的政府都不鼓勵大家主修天文學。想不到他們語言哲學都讀得這麼好﹚二來「Phosphorus = Hesperus」和「Phosphorus = Phosphorus」意思就會變得一樣,令人難以接受。

  弗雷格提出,在「a=b」這些等同句中,所說的並不是「『a』所指的東西和『b』所指的東西是同一個東西」﹙東西的等同﹚,而是「『a』這個符號和『b』這個符號有一樣的指稱對象」﹙符號指稱對象的等同﹚。所以,弗雷格認為「Phosphorus = Hesperus」這句子並不是說「金星這個東西等同於自己」,而是說「『Phosphorus』這符號和『Hesperus』這符號指稱同一東西」。

  以上兩個理解分別甚大:按第一個理解,「Phosphorus = Hesperus」是句有關金星的句子,即「金星等同於自己」;按第二個理解,「Phosphorus = Hesperus」這句句子卻沒有談及金星,而只談及「Phosphorus」和「Hesperus」這兩個符號,在說「這兩個符號指稱同一個東西」!

  這樣下來,等同句的難題馬上能解決。如果我們把等同句理解成「東西的等同」,那「Phosphorus = Hesperus」和「Phosphorus = Phosphorus」的意思自然一樣,都是說「金星等同於自己」。但如果把等同句理解成「符號指稱對象的等同」,那「Phosphorus = Hesperus」的意思是「『Phosphorus』這符號和『Hesperus』這符號指稱同一個東西」,而「Phosphorus = Phosphorus」卻是「『Phosphorus』這符號和『Phosphorus』這符號指稱同一個東西」。因為「Phosphorus = Hesperus」和「Phosphorus = Phosphorus」兩句句子的意思明顯不同,很明顯弗雷格提出的理解較為合理。

東西的等同

「Phosphorus = Hesperus」的意思:金星等同於自己

「Phosphorus = Phosphorus」的意思:金星等同於自己

符號指稱對象的等同﹙後設語言理論﹚

「Phosphorus = Hesperus」的意思:「Phosphorus」這符號和「Hesperus」這符號指稱同一個東西

「Phosphorus = Phosphorus」的意思:「Phosphorus」這符號和「Phosphorus」這符號指稱同一個東西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用這個理論來說明,為甚麼「Phosphorus = Hesperus」需要經驗觀察才能判斷真假,而「Phosphorus = Phosphorus」則不需要。「Phosphorus = Hesperus」的意思是「『Phosphorus』這符號和『Hesperus』這符號指稱同一個東西」,而因為「Phosphorus」和「Hesperus」是兩個不同的符號,我們自然需要經驗觀察才能知道它們指稱同一個東西。

  但「Phosphorus = Phosphorus」的意思卻是「『Phosphorus』這符號和『Phosphorus』這符號指稱同一個東西」。因為等號兩邊的是同一個符號「Phosphorus」,所以我們自然不需要經驗觀察就可知道句子必然為真。也因此,如果有人煞有介事地跟你說他有一個天文學的大發現,即原來「Phosphorus = Phosphorus」,你應該會馬上反了十萬個白眼 –– 天呀,有誰不知道「a=a」?你告訴我「Phosphorus = Phosphorus」真的有跟我說了些甚麼嗎?「Phosphorus」這符號理所當然地和「Phosphorus」這符號指稱同一個東西啊,因為它們根本就是同一個符號!

空名

  雖然弗雷格提出的理論只為解決等同句的難題,但哲學家卻發現他的理論也可用來處理另外兩個難題。舉例說,如「祝融星並不存在」這種存在否定句,在舊有的框架下可說難以解釋,現在也可以用弗雷格的方法來處理。

  若果名字的意思只是它所代表的東西,因為根本沒有祝融星,所以「祝融星並不存在」一句中「祝融星」這名字就沒有意思,這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變成了「___並不存在」,更談不上真假。

  但這明顯是句真的句子啊!那我們應怎辦?不用擔心,如果用弗雷格提出的方法,我們可以照辦煮碗說,「祝融星並不存在」這句子並不是真的想談及甚麼祝融星,卻只是關乎「祝融星」這個符號,故「祝融星並不存在」的意思其實是「『祝融星』這個符號在現實世界中並無所指」。換句話說, 這句句子只是說「祝融星」這個符號並無指稱任何東西,因此句子的內容根本不會不完整,又也有真假可言﹙這裏是句真句﹚。

名字的意思:它所代表的東西

「祝融星並不存在」的意思:___並不存在

名字的意思:名字這個符號本身﹙後設語言理論﹚

「祝融星並不存在」的意思:「祝融星」這個符號並無指稱任何東西

 

同義詞互換

  最後,這個理論也可以用來處理同義詞互換的問題。我們之前發現了,在命題態度句的情況下,就算是兩個指同一個東西的名字也不能互換而不影響句子意思。﹙忘記了甚麼是「命題態度句」?趕緊重看上一篇!﹚舉例說,「白水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和「白水認為孔明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兩句,如果意思一樣的話,當然不可能一句為真另一句為假啊。然而,如果白痴般的白水並不知道諸葛亮就是孔明,那就可能會出現「白水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為真但「白水認為孔明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為假的情況。

  弗雷格的理論又可怎解決這問題呢?我們可以說,在命題態度句的情況下,名字不再用來指平常指的東西,而變成了指稱這個符號本身。所以說,「白水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的意思其實是「白水認為『諸葛亮』這個符號所指的東西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而「白水認為孔明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意思就變為「白水認為『孔明』這個符號所指的東西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

  在舊有理論下,這兩句句子在說白水有個關於諸葛亮這個人的信念;但在新的理解下,這兩句句子在說的卻是白水有關於「諸葛亮」/「孔明」這些符號的信念!如果是關於諸葛亮這個人的話,那我們自然不明白為何「諸葛亮」和「孔明」這兩個名字都指稱同一個人卻不能互換。可是,按新的理解,信念是關於「諸葛亮」/「孔明」這些符號的話,那麼不能互換就很合理了:白水有一個關於「諸葛亮」/「孔明」這些符號的信念,而「諸葛亮」和「孔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符號,自然不可以互換而不改變句子的意思。就正如「白水覺得『@.@』這個符號很漂亮」和「白水覺得『^_^』這個符號很漂亮」兩句句子,當中的符號自然不可以互換而不改變句子意思,因為它們本身就是不同的符號。改變了那符號,自然就改變了句子說白水有的信念。

名字的意思:它所代表的東西

「白水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的意思:白水認為諸葛亮/孔明這個人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

「白水認為孔明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的意思:白水認為諸葛亮/孔明這個人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

名字的意思:名字這個符號本身﹙後設語言理論﹚

「白水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的意思:白水認為「諸葛亮」這個符號所指的東西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

「白水認為孔明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的意思:白水認為「孔明」這個符號所指的東西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軍師

「後設語言理論」

  這個理論看起來很聰明呢!但說了這麼久,我想有些讀者可能還沒有搞懂,為甚麼這個理論叫「後設語言理論」。其實很簡單。平常我們的語言主要用來談及世界裏面的東西,如桌子、蘋果、奧巴馬等。所以「諸葛亮會擺空成計」談及的就是諸葛亮這個人。但弗雷格的理論之中,專有名字在特別的情況下﹙如等同句、否定存在句、命題態度句中﹚,會突然搖身一變後退一步,由談及世界中各種東西,變成談及語言和符號本身。「諸葛亮會擺空成計」一句談及的是諸葛亮這個人,但「諸葛亮=孔明」一句談的卻是「諸葛亮」和「孔明」這兩個符號!因為句子的意思由談及世界後退一步變為談及符號本身,所以也就叫後設語言理論﹙meta-linguistic theory﹚。

  這個理論當然也有它的問題,所以弗雷格後來才會改變立場,放棄了這個理論。不知你又能不能想出箇中原因呢?不過我得要事先聲明,即使在當代語言哲學的討論中,還是有人支持一些後設語言理論立場,所以它絕對不是個已經死去的理論。

 

 

註腳:

[1] 傳說中每個香港浪子都會唱的神曲,但很多人只會唱這一句和下一句,合共兩句歌詞。因為太神的關係,還變成了一條傳說難度達五星的智力題:「為甚麼哭泣聲絕無意義?」

[2] 他希望「為數學提供穩固的基礎」,並嘗試「證明數學可以還原為邏輯」。不過這兩句聽不懂也不重要,因為他這個計劃可跟本文要旨分別理解。

嚴振邦

為人嚴肅,平常都正經八百,不苟言笑,對運動旅遊美食色情資訊等日常輕鬆話題和說廢話挖苦別人說髒話耍廢搞惡作劇等取樂子的活動可說是全無認識也無興趣更無能力,甚至常不屑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終日只懂大言炎炎侃侃而談的人,以至有「嚴肅」的別名。可惜小弟一登場往往氣勢太嚇人,年紀雖輕卻常遭誤認為叔父輩的人物,故又被誤以為叫「鹽叔」——一個叫「鹽」的大叔。有些不認為我江湖地位值得稱「叔」的人,也就只能叫我「呀鹽」了。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