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十三億人!原來work-life balance是這樣出來的!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豬文  難度:★☆☆☆☆

 

  返工,放工,返工,放工。我們的生活彷佛就只有兩種時間,返工與放工。

  但也有一種人,他的生活,除了工作,便一無所有。他只有同事,沒有朋友。掛在嘴邊的,只有陳經理如何偏袒旁邊的新人,對藝術、政治、科學全都不聞不問。他的目光只盯著那個狹小的辦公室,看不見這個寬大的世界。這種人,我們叫工作狂。

  或許這個社會都鼓勵我們成為這種人,因為唯有這種人才最有機會買樓,最有「生產力」,最能為社會的「整體發展」出一分力。可是,我們都知道工作狂式的生活很可悲,因為世界那麼大,又豈止於這個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辦公室?

  因此,我們發明了一種生活態度:work-life balance。這種態度告訴我們不應讓工作佔據我們整個生命。在工作之餘,我們應該有另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例如去旅行、做運動、聽音樂。這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應該做些甚麼並不重要,work-life balance 的精髓在於:總之我們要在工作以外「做返自己」(做回自己)。

  但其實,這種 work-life balance,充分顯示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為甚麼工作要是一件抽離於生活的事?為甚麼我們要在 work 與 life 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香港人喜歡叫工作做「搵食」(找吃的),這代表着工作的唯一意義便是賺錢以維持我們的生命。工作的意義,就僅僅如此嗎?

  馬克思認為,人本質而言是要工作的,不是因為我們不工作便沒有飯食,而是因為人最根本的慾望就是要去實現自己,創造某種東西。簡單來說,馬克思認為沒有人真的享受甚麼也不做。我們平時當然常說「乜都唔洗撈就至理想」(甚麼也不用做就最理想),但我們真的會覺得一個終日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甚麼也不做的人生有意義嗎?我們都不會這樣認為,因為我們心底裡都想做些甚麼。

  甚至,馬克思會說,這種實現自己的原始慾望會愈來愈強大。例如某個人很喜歡烹飪,很想親手煮些東西,於是他便煮了一頓晚飯給家人。這時,他從展現自己的烹飪技巧中得到滿足,也同時使自己烹飪技巧進步了。因此,他又要再煮更複雜的菜色,去展現自己進步了的烹飪技巧。這個不斷創造、不斷進步的過程,便是馬克思認為工作,甚至人生真正應該像的樣子。

  所以,工作也不一定只是「搵食」,與生活割離。當一個工作狂,也不一定是個讓人失去生命的壞習慣。只要找到那些你想創造的東西,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沒有甚麼要 balance。全情投入工作,其實才是我們最根本的願望。

 

(原文刊於好集慣 https://goo.gl/37eP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