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談何普及?

誠邀您加入我們的Patreon計劃,成為會員後登入網站即享免廣告及專屬內容![可按此]

Spread the love

作者:白水  難度:★★☆☆☆

 

哲學談何普及?

  談到哲學普及,我們當先問的是:為什麼哲學要被普及?學問有很多,但不是每一種學問都需要普及,很多專業而且複雜的學問其實只需要社會上少數的人認識就可以了,大眾根本不用了解。比方說考據學就不一定人人都要學會了,因為一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興趣,二來大家也不一定要懂得考查不同文本的真偽或者懂得整理書籍的時序。如果說大家應該培養一種求真精神,例如會考究報章或者雜誌上的資料來源和準確程度,那亦不必大費周章普及考據學,推廣應有的閱讀態度和求真精神便可。

  香港不同於法國或者意大利等國家,哲學在中學不是一個必修科,更不像是德國把哲學視為選修科,哲學在香港僅僅是個在大學教授的科目,社會對哲學的認識普遍地低。那到底它為什麼值得被推而廣之呢?這問題其實換句說法,即是在問到底哲學之於社會,又或者之於每一個人,到底有何意義。這樣問的時侯,其實我們彷彿預設了哲學對大眾而言有意義有價值,只不過我們還未清楚它的意義和價值何在。相反,假如一早就知道哲學是一無是處,便不會有此一問了。當然,可能經過思考之後,我們便會發現也許哲學對大眾真的是得物無所用,但相信它之於大眾是有意義可言的,而其意義可以從了解哲學普及到底是什麼中得到一點啟示。



哲學普及與哲學入門

  有不少人認為,哲學普及即是哲學入門。哲學是一種很繁複而且高深的學問,大眾不是維根斯坦這種哲學天才,往往須花很多心力才可以進入哲學的大門,所以哲普便是一個踏腳石,為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哲學問題和學說,好讓大家可以慢慢了解它的大千世界。

  其實此類論者混淆了很重要的東西:哲學入門可以是哲學普及的其中一種(這一點將在下文提到),但倒轉過來哲學普及並不直接等於哲學入門。假如不是每個人都要認識考據學,那同樣地每個人也不一定要認識哲學中很繁複的部分。一個平常人不懂得「實在論」與「唯名論」的仔細論爭他也可以過得很好,反過來即使他認識這場討論也不會令得他過得更好,更何況大眾亦不會對這些光聽名目已經不明所以的複雜討論有興趣。所以,假如哲學普及要對社會普遍人有意義,那它首先便不應該被當成哲學入門,否則其價值就會局限於引導大家進入繁瑣深嚴但又得物未必有所用的哲學世界,根本無法觸及大眾普遍的需要,亦未必適用於大部分人。

  當然,這些高深的討論其實亦適合一些有興趣的人,所以哲學入門為一種繁複的哲學問題簡介,也可以算是哲學普及的一種,能夠滿足社會上部分可能有興趣的人,為他們帶來智性滿足,只是這不應該是哲學普及最主要的工作。

哲學普及與思考方法

  亦有人從哲學作為一種思考方法去理解哲學普及的工作。哲學給大眾的不僅僅只是學術內容,更重要的是一種思考方法。哲學思考的基本訓練包括了邏輯分析,可以協助大眾看出一些論者是否犯了邏輯謬誤等等,亦讓大家學習怎樣去論證和反駁某些論點,訓練大家的批判思考。

  也許哲學的學術內容對很多人可能得之無益,而且學習了也難免早晚會忘記,可是哲學的思考方法一旦內化了成觀察事物的觸角,便可以應用到生活的不同層面,幫助我們判斷日常生活很多值得探討的議題,例如民主、社會公義和兩性平權等等。

  無可否認,這的確是哲學對於大眾一大功用,可是一來這種想法忽略了哲學也可以於其他方面對大眾有意義,二來思考方法其實並非哲學獨有,許多學科例如通識亦會教導學生思考,如果將思考方法直接等同哲學普及的首要任務,那便無法突顯哲學普及的獨到之處。所以,同樣地,思考訓練可以是哲學普及的其中一個工作,為大眾在不同學科中提供其中一種途徑,但哲學普及不能直接就完全等同思考訓練。

哲學普及與認識自己

  在古希臘德爾菲(Delphi)的阿波羅神殿有一句很著名的箴言,就是「認識你自己」(Σεαυτον ισθι,英文即 know thyself)。我們生而在世,並非手空空無一物地過活,人總有很多一直在運用、自以為理所當然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認識你自己不僅僅要了解自己對事物的種種判斷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思考這些未經反省的見解是否合理或者恰當,這樣有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事物,而且在種種抉擇上有更正確的決定。

  哲學就是一門合適的學科以介入日常生活中種種未經反省的判斷。哲學是什麼其實很難一時三刻說得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往往都是一種後設反省,要求追問反省對象的本質、意義或者是理由何在。愛情哲學要反省的就是什麼是愛情,而人生哲學要問的就是人生的意義。

  哲學普及要普及的就不能只是哲學入門 ── 如果入門的意思是一種預備,讓我們慢慢地深入了解一些與自身未必有直接關連的課題。正如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所言:「若把哲學只了解為一些和生命分離了的純智構作的話,則這一意義的哲學是無力的……」海德格說的「無力」跟「無意義」可以分開來理解。哲學作為一種高深的學問當然有其智性上的樂趣,這當然可以算是一種意義,因本身追求真理這個活動亦可以是一種意義,但這樣的哲學成為了一種抽離的學術研究,則它對我們而言是無力的,因為根本無法直接指導我們去思考一些切身的問題。(當然,有時哲學入門可以是一種很好的預備以反省與自己更有關的哲學問題,在這意義下,哲學入門亦可以算是一種哲學普及。)

  哲學要普及的亦不會僅僅是一種思考方法。思考方法當然有用,但方法除了本來值得學習之外,它亦可以是一種輔助,好讓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值得探討的課題,而且更要緊的是可以讓我們「四通八達」,有能力思考不同問題。

  哲學要普及的就是種種與自身關切的反省,讓大家可以有一種途徑去理解相關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是包羅萬有,例如思考政權的正當性、社會對同性戀的看法合理與否、人存生有否意義。探討這些課題不只帶來一種思考的樂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這些課題的反省,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和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並且有更好的理由和能力去應對生活,例如怎樣看待身邊的人如同性戀者,甚至是怎樣看待自己的人生乃至整個世界。

無知乃有知

  蘇格拉底乃哲學之父,理應是最有知識的人,可是他卻自認無知。然而,這樣的無知才是有知,因為他知道自己所知的其實不多,而他亦沒有人像其他人一般自以為是,把未經反省的見解當成道理。如是無知比起更多自以為有知的人其實懂得更多。

  亦因為無知,蘇格拉底才會終其一生無休無止發問。如果說一個人沒有感受等於沒有活過,那一個人沒有反省過,他也沒有活過。沒有活過不是說他從未存在過,只不過用蘇格拉底的話語來說,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因為他的一生根本活得毫不深刻。

  哲學的希臘文為「φιλοσοφία」,「φιλο」可以解成愛,「σοφία」就是智慧。哲學就是一種愛智的活動。哲學之於大眾,其意義也莫過於此,更愛智慧,其實亦即是更愛深刻而且有洞見的人生。

白水

白木浮流水,白字做個水。見人不如見文,見文不如不見。 →→打賞荼毒室←←

More Posts